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从传统治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治理转变,是一个“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蝶变过程。4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再度升级“城市大脑”,将之前涉及经济治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165个场景进行了整合集成为10类57个整合场景,在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浦东要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要“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浦东新区深入贯彻落实这份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和动员令,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的首创性改革探索。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介绍,2020年12月,浦东“城市大脑”升级版启动上线试运行,7个全面融合经济、社会、城市治理要素的智能化场景深化整合后投入实战运行。浦东新区在前期探索创新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城市治理平台深化整合为突破,全面推进三大治理集成融合,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统筹”“四个衔接”总体框架,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四梁八柱”。
场景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背后,是浦东打破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层级之间职责壁垒,坚持以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推动治理流程再造的自我革命。整合后的场景充分体现了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转变,从各部门依据职责各司其职向围绕服务对象需求主动跨前、协同联动、集成服务的转变,从传统治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治理转变。
生活垃圾分类是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浦东新区积极适应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测,从源头收集到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全过程智能发现小包垃圾、跑冒滴漏等管理顽疾,整合集成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和收运企业等市场主体,居委会和志愿者等自治共治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实现治理需求和资源、制度供给高效衔接。克服了特大型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产生点位多、收运处覆盖面广、管理链条长、监管难度大等难点。
据统计,“城市大脑”的垃圾分类场景将全区2662个住宅小区、337个行政村、2441个垃圾产生单位、43627个沿街商铺、91个小压站、12个中转站、4个处置场全部落图管理,通过数据对比、物联感知、视频捕捉等方式,2021年一季度已智能发现并处置1457件问题工单。同时聚焦智能发现率、达标处置率等指标,开展与实战数据一体的智能化效能评价,推动效能评价与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衔接迭代,加快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的多方面需求,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浦东新区探索养老机构备案制下的综合监管,初步搭建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的监管模式,依托新区一网统管大平台,制定和梳理监管全要素,闭环处理全流程,实现智能发现,数据共享、协同处置,要素共治的养老服务监管平台。
浦东“城市大脑”通过三大治理平台深化整合,实现养老监管运行体征全方位管理的可视化。目前平台体征数据包括机构信息、人员信息、床位信息和价格信息等四大类40多项体征数据,所有数据实现动态实时监管。通过智能大数据分析,实现了超床位入住、特种设备维保、护理员配比、老年人权益、食品证照、保基本入住率、证照预警、从业人员等风险发现,通过智能设备安装了电弧报警、电子围栏、烟感报警、食品安全预警、离床报警、护理员着装等6个智能发现功能。
电动自行车楼道充电、飞线充电一直是困扰基层的“小顽疾”。“城市大脑”的物业管理场景通过视频捕获智能识别楼道充电、飞线充电行为,发现后即通过平台推送物业公司进行劝阻,如劝阻无效,即通过区城运中心指挥平台推送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执法处置。同时推送居委会、业委会,通过召开“三会”等方式,商议建设集中充电设施来缓解充电矛盾,实现治理全流程无缝衔接。推动各方业务流程精准衔接,建立高效联动响应机制,通过村居“微闭环”、街镇(片区)“小闭环”、部门“中闭环”、政府市场社会“大闭环”,努力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派单、管理闭环、高效处置。
从以“六个双”为基础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创新到以动态、风险、信用、分类“四个监管”为基础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创新,从以“城市大脑”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创新到以“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创新,浦东新区正围绕重大风险防范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创新探索,不断完善超大城市治理的制度体系。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继续完善深化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努力实现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全力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