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马飞向、徐风华、记者沈贞海
3月31日,“全国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在浙江省分会场对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颁发奖牌证书,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幸福蜗居”助残公益项目入选全国100个志愿服务项目,全省仅4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国家电网浙江电力(东阳吴宁)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根植于此思想,从2016年开始,国网浙江电力(东阳)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幸福蜗居”助残公益项目,让低保残疾人“住有宜居,心有所安”,累计帮助33户低保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安居梦。
五年间,红船党员服务队依托国家电网品牌感召力撬动基层多元共治“大格局”,深度参与扶贫攻坚,完善社会治理,成就了决胜小康的一段佳话。
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幸福蜗居”助残公益项目
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幸福蜗居”助残公益项目
五年间,红船党员服务队精准对接低保残疾人的安居需求与全社会帮扶供给,同步开展“阳光入心”、结对帮扶、爱心助学等幸福芯灯延伸服务,用爱点亮更多幸福之家。
是源起,也是缘起
严涛和虞向红的交集发生在2016年。那天,虞向红在给低保户打电话回访,打到严家时,接电话的正是严涛。严家比较特殊:父亲有腿疾,母亲是盲人,家中住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经常因线路老化而停电。想起他家那面贴满奖状的墙,虞向红在结束回访时就问了他高考复习情况,孩子无奈而懂事的回答令他震惊:“我不准备上大学,上大学只会增加家里负担,等高考后我就去打工养家。”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困难的家庭却各有各的难处。严涛的懂事和这艰难的处境让虞向红十分心疼,“孩子,打工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知识一定可以!你不用担心,一切交给我们。”一句承诺,燃起一个家庭对生活的希望,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这位孩子未来的命运。虞向红夜以继日地查询帮扶资料、搜寻助残线索,直到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孩子生病通过众筹获得治疗款,他一拍桌子开心地叫到:对,凝聚社会力量。
于是,在虞向红和服务队的多方奔走下,残联、住建局等部门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争取到了,不足部分的金额和实物也由队员们向社会感召到了。严家在各方努力下,危房变新居,严涛更是在服务队的联系下有了爱心人士的结对资助,考上了浙江大学。幸福的曙光终于照临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家。
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幸福蜗居”助残公益项目
“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国家电网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央企,在关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中不能缺位。“幸福蜗居”项目初具雏形,依托国网品牌感召力撬动基层多元共治“大格局”,形成了多元帮扶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大联盟,深度参与扶贫攻坚,完善社会治理,让低保残疾人住房安全有保障。
是授鱼,也是授渔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服务队深知:安居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2016年年底的项目总结会上,队员们头脑风暴时决定融入“光伏扶贫”。因地制宜开展“阳光入心”光伏帮扶新模式为帮扶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17年,服务队在为东阳市城东街道上屋村的杜德成家改造危房时安装了由爱心企业捐赠的屋顶光伏板。小小的“光明产业”不仅满足了杜德成家用电需要,也为他们增添了一份稳定收入。在2018年的重阳节回访时,杜德成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家的屋顶光伏还能挣钱,一年到头大概有六千多元的收入呢。”
帮扶一户、满意一户、微笑一户,“阳光入心”成功将“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提升了低保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人格尊严和奔小康信心。
“我们的‘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和‘低保安居工程’项目,能给予政策性支持。”
“有符合条件的低保残疾退伍军人家庭,我们退役军人事务局可以进行一部分补助。”
……
在2019年4月的“幸福蜗居”项目碰头会上,继东阳市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政府部门发言后,爱心企业家也热情表态,“我公司准备赞助两期,每期捐助三万元。”
也许,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爱心的力量!从几十人的小起步到全市范围的大公益,凭借国网品牌感召力和虞向红的“浙江好人”“金华市道德模范”等“网红效应”,加入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幸福蜗居”项目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运作模式。
是利他,也是反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些年来,服务队为残疾运动员“蜗居”变新居,实现了安居梦;为13岁的孤儿重建家园,完成了父亲临终时的心愿;为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夫妇修补屋顶,不再受漏雨之苦…但对于服务队而言,目睹队员们在关怀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升华思想境界,也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事。
2019年6月28日晚上22时多,有位年轻队员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条看似普通的朋友圈却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获得了上百赞。她说,“老爷爷从我第一天去服务,两个半月穿的都是同一条裤子,而且还有个大窟窿,只用一根布绳扎在腰上;盲人奶奶总是穿着又黑又脏的罩衣坐在墙角。今天他们终于换上了我们买的新衣服,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再也不怕下雨没地方住了。看到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原来我们的付出是那么的值得,不仅帮他们改善了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开心、快乐,而我们也得到了满足、开心。”
她口中的老爷爷是东阳市南市街道上杨坞村的吴能福,第11期“幸福蜗居”对象。那天正是老吴家乔迁新居的日子。乔迁时,老吴拉着盲人老伴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新家的墙壁和捐赠的家具摆设。那一刻,队员们都无比动容,也无比自豪。
每一次参与都是一次思想洗礼和精神教育,也让队员们更加热爱付出和奉献。这是利他,实际却又是一场盛大而感人的反哺。一切的一切终究会在时间的长河中给出答案。
是习惯,也是向往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服务队牢记嘱托,一次次的走村入户,一次次的交心交底,在与群众的亲密接触中,用一次次的公益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也展示了国家电网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让老百姓共享幸福,不仅是虞向红更是整个服务队的向往和追求。
家住东阳市南马镇南湖村的七旬老人胡桂师是名退伍军人,低保、视力残疾。他的家每逢雨天就得用木梯上楼,用脸盆接水。这对视力残疾的老人来说,无疑是有安全隐患的。
当服务队第一次去他家走访时,看到了墙上挂着一块“保卫祖国”的牌子,但生活的贫困并未消磨他的军魂。时隔47年的光阴,每样和当兵有关的物件,他都悉心珍藏。从“我爱你中国”到“强国梦”,斑驳墙面上的老旧日历都展示着一个军人诚挚的爱国心。这一幕感染了很多人,尤其是同为退伍军人的队长虞向红。于是,虞向红带着队员汇聚社会力量为老兵家翻新墙、盖新瓦。就在2020年9月7日,胡桂师家的房子竣工了。乔迁那天,他激动地向大家敬了一个军礼,说道:“感谢政府对我们退伍老兵的关心。”
项目截至2020年底,已为33户受益户实施危旧房改造,为70户受益户改造室内照明线路,累计获政府扶持资金66万元,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善款149.1万元,爱心捐赠物资价值106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面积达5179平方米,提供志愿服务逾1615人次,服务时长5212小时,受益群众达2012人次。该项目受到省领导的点赞认可,其助残模式全省推广,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首届浙江志交会银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5项,并促成省政府出台3个配套扶持政策,受到中央、省市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是“幸福蜗居”的魅力所在,在“精准助残”理念下创新与发展,在“红船精神 电力传承”引领下探索与实践,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汇聚温暖与美好。未来,服务队将始终怀抱初心,用公益助力浙江“重要窗口”建设,让更多的低保残疾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让爱点亮更多幸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