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浦东新区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创造10项全国第一

2021-04-06 15:49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自贸区成立6年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在服务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深化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着力打造“4545”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为塑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浦东新区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国际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战略目标,以“保护最有力、服务最便利”为主攻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系统集成,深化内涵建设,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4545”包括“四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五大功能性平台”、“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构成了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密码。正是因为有了这组密码,浦东知识产权工作创造了10项全国第一。

探索“四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率先实现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由“散”向“合”转变。2015年,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商标、专利、版权集中管理和综合执法的独立知识产权局。而在2019年进行的机构改革中,浦东又将原产地地理标志的管理和执法职能划入,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四合一”独立建制的知识产权局。

构建知识产权“五大功能性平台”,实现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由“慢”向“快”的转变。浦东新区设立的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全国首家揭牌的保护中心,在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有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中,被作为改革试点样本向全国推广。它为创新主体提供集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发明专利的平均授权周期从3年缩短至3个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平台,探索版权快速登记、快速监测、快速维权创新机制,实现作品登记周期由30天缩短到10天;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自2019年运行以来,累计交易额达14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是全国首家国际组织仲裁机构在我国设立的业务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案件的仲裁与调解业务;上海国际知识产权枢纽港,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交易等核心服务。

构建“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实现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初步形成了“严、大、快、同”的大格局。浦东新区构建起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四轮驱动”,建立了侵权查处快速反应和行政司法协作保护机制。还在国内首创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中国贸促会(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与海外维权工作站”。

在浦东新区,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获得了一视同仁的保护。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军介绍,区知识产权局与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共同查处假冒新西兰“ZESPRI(佳沛)”水果侵权案件;查处上海首例伪造、变造(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国家机关公文违法招徕商标代理业务系列案件;查处全市地理标志侵权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一案——侵犯“BORDEAUX(波尔多)”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从重从快查处了全市首例违法代理恶意抢注“火神山”商标案件,从发现到办结仅17天。

打造了投资、贷款、保险、交易、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推出了全国首张知识产权金融卡,引导保险机构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综合运营险、自贸区首单知识产权全球复合险。2020年,联合国泰产险等4家保险公司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132个专利进行投保,推出了全国首个“IP保险共保体”保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支持下,成功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优先级发行利率3.49%,规模0.67亿元,是国内首单知识产权暨疫情防控ABS,目前已经连发两期的产品。

今年是迈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浦东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在全面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等方面下功夫,深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向长三角延伸,加大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服务培育,持续推进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浦东分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继续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业务试点率先开展,大力构建新区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责编:李振】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