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捷?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提议,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老年数字鸿沟社会支持体系,逐步缩小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在高科技的时代下,老人们所熟悉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时代颠覆。数字信息技能的缺失和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使得老年人无法获得基于信息化的各种服务:在进行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年人集体失声的现象;在网络谣言、网络诈骗面前,老年人更容易成为受害者;随着医院逐步开展数字化转型,老年人看病可能变得更加困难。长此以往,老年人对信息科技相关的生活掌控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必然会造成新的社会排斥和社会不平等。
郑惠强建议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采用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倡导信息化免费服务,使老年人真正接触数字、走进数字化;加大对老年群体智能化数字的研究,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开发适老化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部门结合科技和产品的新进展及时调整相关政策规定,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同时,提倡和鼓励企业为老年人提供专属的公共服务体系,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平等的服务。
比如,在医疗、金融等领域,要重视对数字信息弱势老人的数字包容,维护老年人使用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的权利,别让老人为手机支付、扫码、刷脸等搞得“寸步难行”;优化信息服务流程,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模式,让其享受便捷的办事服务;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执行过程中,应当考虑得更周到更完善,不让老年人在便捷社会时代中被遗忘。
同时,要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让老人们分享。从技术上看,在现有的体系构架上可以优化形成“适老版”,代价不会很大。从市场上看,银发市场潜力巨大,适老化改造的切入点也很多。因而,为老年人推行便利化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能够并存。
例如,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包括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包括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包括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捷化水平;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包括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
此外,数字化城市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人数据的大量采集。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比如,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加快推进相关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规范制订或修订,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还应当谨慎识别和防范数字技术的各类潜在风险,防止因数据采集泄露老年人的隐私,伤害老年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