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秦钠:建议围绕社区居家照护设计长护险制度

2021-01-24 09:3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上海应如何完善长护险相关制度,让长期护理体系更精准有效,使老年服务与社区治理、城市发展相契合?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秦钠建议对现行长护险试点制度进行若干改革。

上海市的长护险试点工作不仅在全国起步最早,而且已推广到了全市。截至2020年6月,上海长护险共服务失能老人39.1万人,减轻了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护理经济负担,给失能老人提供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维护了他们的独立与尊严,提升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但是,长护险在试点过程中也浮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制度设计核心的认识、护理质量的评价、护理员队伍的建设、长护险筹资模式的可持续等4个方面。

秦钠经过调研分析,建议上海主要围绕社区居家照护来设计相关制度。她参照欧洲长期护理体系的发展历史发现,近30年来,主流趋势正由通过养老机构来运营转变为以社区居家为基础的长期照护。这既反映了老年人自身的普遍需求,也是各国出于降低长期护理成本的考量。因此,上海可以考虑综合运用税收减免、补贴或其他金融激励手段,鼓励市场力量进入社区居家长期护理领域。

同时,应建立绩效导向的护理评估与付费机制。失能老人受限于身体失能的严重程度,所以很难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目前政府对护理机构多采用资金补贴的方式来付费,以补偿他们的建设与运营成本,相对缺乏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估与付费机制,难以激励护理服务水平的实质提升。可考虑通过制定护理资格准入标准、控制护理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以需求和绩效为导向的护理评估与付费机制,不断强化对长期护理服务水平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还可以借鉴远程医疗照护等新技术,加大对护理队伍的资源投入。首先,在上海长期护理队伍的建设中,可以尝试融入机器人、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照护等创新技术,来部分替代或辅助护理人员提供照护服务。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护理专家队伍和基层护理员队伍的资源投入。必须充分重视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保证他们能接受良好而专业的技能培训,获得与他们技能相匹配的薪水和结构化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不但有利于提升基层一线护理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也有利于培育一支跨学科的护理专业领导人才队伍,更是整合医疗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的关键一环。而在专职护理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要大力培养非正式的家庭护理人员,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质和照护效率。

此外,还要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多渠道拓宽长护险资金来源。其一,政府应加大对长护险的财政资金投入;其二,可以从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中划转一定比例建立长护险基金;其三,应考虑在顶层制度设计层面把长护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即五险之外的第六类险种)向社会推广;最后,应以精算的思维来管理长护险基金的支出,例如在护理机构的遴选、护理质量的评估等方面,支出应与绩效充分挂钩,民政局或医疗保障局是管理基金支出的主要单位。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