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开局,既是今年一年工作的开局,也是‘十四五’五年工作的开局,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
2021年的第二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召开新年首个季度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强如是定调。
而在这样一个不无特殊的时刻,上海各方面均被期望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开门红”。
“这种精神状态不是抽象的。”李强说。对此时的上海干部来说,这种“特殊时刻”的“特殊精神状态”,更需展现在具体的工作实务中。
“关键就是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次日的上海主要媒体都使用了“比学赶超”的醒目标题,并突出标注了李强的四句话: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对上海干部来说,市委书记的这番要求,他们并不会感到陌生。
一年半以前,李强就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比学赶超”。2019年6月,专门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十一届市委七次全会上,李强就表示,上海要探索更加开放灵活、互联互通的选人用人平台和机制,并及时推广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周后,他在当年的第三次季度工作会上表示,上海各区、各单位要强化比学赶超,各区“要敢于比试、善于学习,奋勇争先、勇于超越”。
2019年底的市委学习讨论会上,李强为2020年提出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比学赶超”。
“要努力形成‘比学赶超'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他说,“各级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各级党组织要营造良好环境,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形成人心思进、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而到2020年初,李强又在至少两个场合强调,全市上下要“奋发有为、比学赶超,使发展有更多新亮点”。
当时,对“比学赶超”的内涵,已经有过一定阐述。这四个字,既是各级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亦是推进具体工作,特别是战略性任务时的基本方法。
就“比”而言,上海要对标先进,“和强手、高手、能手同台竞技,在比较中找差距、强动力”,这是李强始终强调的“对标”意识。就“学”来说,则要打破各种门户之见,“善于集各家之长,创自己之新”。
“赶”“超”,则意味着“要见贤思齐、加快发展,以奔跑者的姿态加速发力,不断补好短板;要突破超越、奋勇争先,努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度过了特殊的2020年之后,再提“比学赶超”,有了更新的语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这个‘变’字,就包含许多‘比’的因素。”李强说。
世界力量对比格局之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之争,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国内的区域发展竞争等,均涵盖不同层面的比较。
上海的“比”,需要置于多个维度——三年多前就被反复强调的“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当然是一个基本取向。
李强此番表示,上海做任何事,“都要敢于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浦东新区及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张江科学城、虹桥商务区和陆家嘴、外滩等尤其要与世界高水平比较和竞争。
同时,这种“比”需要立足自身,作纵向的回顾比较;更要“眼睛向外横向‘比’”,“全市中心城区之间、郊区之间都要比一比。不仅是在上海范围内比较,还要到全国去比较”。
在李强看来,上海需要以全国乃至全球视野比功能、比质量、比经济密度、比科技创新的成果、比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比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等,“发展中能够体现实力和水平的指标,具有可比性的,都应该比一比”。
有了“比”的前提,“学”“赶”“超”就指向不同层面的行动。其具体内涵各有侧重,“学”强调跟上潮流、借鉴先进、研究趋势;“赶”强调抓住时机、加速发力,见贤思齐、迎头赶上;“超”则强调追求卓越,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在不断超越中争创一流。
这些背后则贯穿着一些共通的思想观念。比如特别强调的竞争意识,及其背后的方位感。
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才能明晰自身的发展方位,找到优势、短板和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力。这种方位感,对如今的上海来说尤为重要。
“上海的中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是要在竞争中‘比’出来的。”当然,这里强调的是合理、有序、良性的竞争,强调的是抢抓机遇的能动性,而不是蛮干硬上的盲目性。而有了这种良性的竞争意识、比较意识,也就必然会有良好的学习意识,有利于跳出某些固有的思维定势。
在谈到“学”时,李强强调,上海干部不仅要掌握“时代新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还要乐于且善于借鉴先进经验。“首先是我们各个区之间、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是对一些创造性、突破性、成效好的办法、举措,要积极地复制、推广,使局部的探索成果变成整体的发展效应。”同时,也要取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方位感,上海才能建立起一种更为扎实的紧迫感,甚至在部分领域保持一种危机感。这些恰是让这座城市得以突破自我、持续跃升的动力所在。
李强坦言,上海不少指标如今得以跻身世界先进,正是多年奋力追赶的结果。“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差距无动于衷、淡然处之。”他说,“对标先进,我们要有被甩开、被落下的危机感,把‘赶’的动力真正激发出来。”
当然,变局之中,一些指标的升降变化是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李强表示,上海任何时候都要勇立时代潮头、坚定走在前列。新征程上,上海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创造“符合时代需求、更有含金量的新的‘第一’”。
“我们能不能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上争取第一,能不能在‘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上争取第一,能不能在新兴前沿和战略领域争取第一,能不能在配置全球资源的功能上争取第一?”他对此连发数问,表示应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上海争先进、创一流的内涵转变,持续释放上海新的发展活力。
对于各区、各部门,他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上演更多精彩的逆袭故事”。
而这些“逆袭故事”,来自观念上的超前认识、前瞻思维,亦来自落实过程中始终强调的创造性、主动性和改革决心。
“要围绕落实国家战略,聚焦改革发展的瓶颈,推出更多标志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突破性创新。”李强告诉沪上干部,“不能被条条框框绑住手脚、原地打转。”只要想干事,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可见和未知的挑战,上海各区、各部门、各级官员都要勇于自我扬弃、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放飞想象力。
“按部就班争不了先进、创不了一流,必须走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之路。” (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