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海市通信学会举行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信息通信技术是驱动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更是为实现中国梦构筑竞争优势的战略必争之地。12月12日,上海市通信学会举行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本次高规格盛会上,除了为数不多的现场观众,更多专家和观众通过5G直播在不同地点在线“打卡”,折射出我国通信事业40年的沧桑巨变。
40年来,上海市通信学会始终是申城通信科技工作者的“大学堂”。作为由上海地区通信与信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相关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所组成的学术团体,在聚合上海通信科技工作者的力量、推动通信及信息科技事业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信业的“老将新兵”们系统回顾了上海通信业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网络强国方面创造的诸多业绩,以及学会四十年来为上海的数字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向25名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获奖者及8名青年英才颁发了奖项,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形势下,通信业的未来做了关键判断和展望。
“学会成立的四十年,是信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四十年,我们既是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也是中国通信业大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上海市通信学会理事长、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马益民表示。
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韦乐平,对通信事业起步时的“一穷二白”深有感触。他1978年投入光通信事业,进入邮电科学研究院攻读光通信专业研究生。当时国门刚打开,沿海地区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各国厂商,希望在中国落地建厂,但发现与本国联系的电话不好打、打不通,尽管中方态度很诚恳,各项条件优惠,投资方依然摇摇头,失望地离开。“这是件很残酷的事,也让国家和行业领导认识到,改革开放,通信必须先行”韦乐平谈到。而如今,“光通信”这个在中国几乎零起点的技术,已在“电信人”的努力下枝繁叶茂,化为无处不在的信息高速公路。
1982年,“加快通信发展”被写进党的十二大报告,上海引入第一台ST-1程控交换机,电话普及由此开始。1989年11月12日,上海电话号码六位升七位,1995年11月25日,上海电话网七位升八位。同时,随着光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实现了从空白到领先的跨越。上海通信业进入黄金时代。
2020年11月1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上海千兆固定宽带已覆盖960万户家庭,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50.32M,是全国第一个超过50M的城市;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将上海作为5G网络首发城市,已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5G连续覆盖。并驾齐驱的固定与移动高速通信,让连接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将更多梦想照进现实。
“电信业为上海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十年,每兆比特的单价差不多降了300倍,而上海更是连续六年网速全国第一。”1997年进入通信领域,如今已是上海电信资深经理,副总工程师的傅志仁,认为自己遇上好时代、好城市、好机遇而自豪。
即将在第二个百年发展起点踏入新征程的上海,已启动为千行百业赋能的“双千兆加速度计划”。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将整体迈向数字时代。这无疑将是一种对城市全方位的赋能、一次革命性的重塑,一次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全面创新。
上海实现城市“数字孪生”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需要上海市通信学会进一步发挥技术与推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更多创新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上海市通信学会理事长,马益民对学会下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以‘ABC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下一代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并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这将为学会的发展注智赋能,并成为学会科技创新应遵循的方向。”
通信是新型基础设施底座,网络好比“毛细血管”决定了城市运行效率。不久前,国际电联明确了下一代网络的定位,“联接未来社会和新通信业务、新基础设施的纽带”。马益民认为,这意味着,下一代网络将从目前的“带宽+机房”升级为“联接+计算”构筑的一张算力网络,而依托于感知、连接、算力、流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电信运营商将继续赋能“国际数字之都”上海。
从拿起电话等待拨号音就得20分钟,到5G时代的“咫尺天涯”“万里传情”,我国目前不仅在5G领域奋勇当先,也赶超成为了全球光通信的领跑者。韦乐平将目光投向了未来十年,认为云网融合是电信业深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大方向和最新前沿,是运营商深度转型的最后一次技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