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作为上海科技创新“四梁八柱”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闵行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宜居生态新城。8月25日,在上海市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表示,闵行区正持续围绕关键环节,打好“四张牌”推动更高质量发展、聚焦“七个面”创造更优生活品质。
近年来,闵行区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水平治理,不断增强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统计,闵行区2019年GDP达到2520.8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区级财政收入达到297.7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已越过上海市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倪耀明介绍,闵行区打好国际开放枢纽这张“活力”牌,着力打造上海靓丽的“城市会客厅”。便捷的水陆空交通运输和独有的区位优势,赋予了闵行包容开放的品格。闵行区制定落实闵行扩大开放50条,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不断放大和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十三五’以来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为2547家、119.5亿美元、34.9亿美元,现有8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闵行区主动对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以虹桥商务区(闵行部分)为重点,围绕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快推进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海外贸易中心等平台建设。
闵行区打好科技创新策源的“动力”牌,形成高校、园区、社区联动发展的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以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契机,努力将拥有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和众多科研院所等科创资源的“聚宝盆”真正转化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至去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239家,占全市总量的9.6%,列全市第三;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列全市第二,在孵企业1265家。
闵行区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助力”牌,去年在《上海各区综合营商指数报告》中,要素供给、创新活力指标均排名靠前。聚焦打通行政审批“痛点”“堵点”,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为企业开办和项目审批提供“保姆式”帮办服务。聚焦事中事后监管,率先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搭建全市首家企业用工信息共享平台,“马桥豆腐干”拿到全市第一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许生产证。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内资企业法人1.24万户,同比增长118%;完成合同外资18.3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到外资4.7亿美元,同比增长6.3%。
闵行区打好产城融合发展的“实力”牌。围绕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创建任务,立足虹桥商务区和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一南一北”发展定位,全面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宜居生态新城。致力打造优势产业,立足“南制北服”产业布局,推进北部地区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依托吴中路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莘庄商务区、南方商务区、九星等地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南部地区以上海南部科创中心为核心,依托紫竹、闵开发、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人工智能试验区、民用航天基地等加快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此外,闵行区还致力致力打造便捷交通,致力推进职住平衡。根据“南北畅联、东西贯通、功能完善、绿色高效”的交通体系,轨道交通浦江线、5号线南延伸通车,15号线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嘉闵高架南二段、北翟高架、虹梅高架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路网密度达3.7km/km2,公交站点500米范围覆盖率达89.5%。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得更好的目标,“十三五”以来提供租赁房源累计约11.7万套,建成动迁安置房1.7万套,到今年底全区住宅面积将达9031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到35.6平方米。
近几年来,闵行区把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重要工作内容,着力破解 “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在深化城市治理方面,闵行区既狠抓“治”,更注重“建”。在全市率先开展“五违四必”综合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建筑近2100万㎡,并同步扎实开展667个小区“美丽家园”、788条段“美丽街区”建设,率先推进“邻里中心”“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让居民可以就近享受医疗健康、生活服务、文体教育、公益互助等综合服务。
在推进平安建设方面,闵行区大力推广平安小区协同治理“田园模式”,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十三五”期间入民宅盗窃案件数降幅达93.5%。通过强化“四位一体”协同治理,康城小区完善物防、技防、人防等措施,使曾经的“老大难”社区成为现在老百姓拍手称赞的幸福家园。
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闵行区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浦江郊野公园、生态廊道、绿道、绿地建设,到年底将建成近200公里生态步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超1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率先启动苏四期综合整治,以“河长制”促“河长治”,被评为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181条段中小河道黑臭整治顺利完成。
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闵行区、镇两级教育“十三五”期间总投入达287.2亿元,年均增长约5%,教育总量全市第二。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闵行区成立了6个教育集团、14个学区,实现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大力推动“智慧校园”改革实践,成功创建全市唯一“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在提升医疗服务方面,闵行区扎实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卫生服务体系,2019年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7岁。目前家庭医生组合签约数和延伸处方数全市名列前茅,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形成,拥有三级医院8所,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入选国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闵行捷医”平台功能日趋丰富,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在深化养老改革方面,闵行区不断强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医养融合,让居民更安心。全区养老床位超过1560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61家执业养老服务机构已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建成全市首家认知障碍专业照护机构,还探索把农村宅基地住宅改造成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在繁荣文化事业方面,闵行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7个,上海市文明社区、文明镇14个。深化“市民修身行动”,扩大“修齐讲堂”等特色品牌效应。“十三五”期间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1.7万平方米,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正走近群众身边。
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闵行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林艺,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闵行区绿化市容局局长林靖出席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