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与多元自由的建筑风格,是上海城市的魅力所在。7月2日,以“营造卓越全球城市的科创街区“为主题的首届“城市焕新研讨会”暨“国际邻里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市徐汇区电影广场隆重举行。百余位业内嘉宾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上海城市的演进方式,畅想提升未来城市生活浓度的诸般可能。
“邻里中心”彰显“城市为民”
落户于徐汇漕河泾开发区的鑫耀中城,是徐汇区打造的上海首个“国际邻里中心”,被誉为徐汇“邻里旗舰店”。它将成为一座约4.5万平米,集文化、运动健身、就餐、托幼、艺术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更深更广更高规格的公共服务,大幅度提升区域内市民办事的便利性与社区覆盖度。
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在致辞中指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不仅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上海代表国家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的责任。
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芸表示,上海的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把人放在首位,将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城市形态的物理变化,空间功能的融合提升、也贯穿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上海仪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蔡小庆表示,徐汇漕河泾地区正从科创高地向职住平衡、协同创新、通勤便捷、内容丰富的产城融合新典范转型升级,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
“大师云集”探讨“城市焕新”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兼建筑评论家李翔宁和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等百余位知名专家,在国际视野下分享城市更新案例,多维度研讨如何焕新上海城市界面,营造未来创新和活力共同迸发的理想生活。同时,围绕科创街区的规划导则和社区治理、未来城市理想单元、城市空间微更新三大议题,通过不同的专业视角及观点,进行多种学术语境下的“深度对话”。
“我们的城市始终在不停地发展,从边缘到中心,从农村变为繁华的都市,这一过程会产生很多边界的调动,空间在震荡中不断割裂又缝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兼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规划师童明表示,城市更新的实际成效,并不完全体现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在于城市功能的复兴与活力的激发。而建筑师犹如一位外科医生,近年来当人们关注用修容方式进行城市更新时,更不能忽视“空间缝合”的重要性。
“城市微更新是对城市新旧空间的再思考与再创造,也是一种文化记忆的重组。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理想单元,将会由底盘、核心、场景构成。“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联合创始人俞挺认为,城市更新规划还要关注时间、场所、技术、语言、美学、信仰和思想。在为徐汇区双峰路设计的一处骑楼时,他将原本具有“攻击性”、对老人和儿童来说行走不便的沿街道路变得可亲近,增设长椅和遮风挡雨的地方,使之成为可以感知城市温度的场所。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上海区域事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海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由工业化带来城市功能区分,再形成城市群的演进方式,在上海这座单一城市将浓缩为一个街区、一片园区的功能变化。比如乔高地块所在的漕河泾开发区,曾经聚集了上海许多企业的工厂、生产装配车间,现在则成为徐汇城市更新最新案例的所在地。作为设计方需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产生归属感、认同感。本次推出的乔高项目就是这样的实践,在充分理解和阐释上海城市精神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状态。
本次活动由徐汇区人民政府、解放日报社指导,解放日报文化传播中心主办,上海鑫侨高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