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与江苏浙江农村相比,上海乡村产业有哪些叫得响的品牌?上海人大启动专项监督

2020-06-30 11:32     上观新闻

本市乡村产业发展态势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瓶颈?今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关于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专项监督。

启动会上,市农业农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汇报了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情况。本市立足超大城市的需求与特点,积极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乡村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种养业结构,推动种养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积极发展优质稻米、都市蔬菜、特色瓜果、优质畜禽、特色水产等种养产业,形成了一批如松江大米、南汇水蜜桃、奉贤黄桃、金山蟠桃、马陆葡萄、练塘茭白、崇明白山羊、崇明清水蟹等区域特色产品,种养业总产值达到280.7亿元。

本市积极促进各类要素优化配置,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松林、清美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市目前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9家,合作社2757个,家庭农场4347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化联合体开始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同时,“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兴产业初现雏形,形成了一批如青浦“华为小镇”、奉贤“三园一总部”等产村融合的新兴业态。

“本市虽然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农业发展的显示度还不十分突出。”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表示,乡村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建设的积极性还不高,与苏浙农村地区相比缺乏发展活力。

张国坤说,从本市乡村现有的产业发展情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比如在供需结构上,高品质的鲜活特色农产品相对不足,养殖类绿色农产品发展缓慢;品牌建设上,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相对缺乏;产业融合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设施配套不足,品牌溢价有限;发展规模上,农业产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彻底扭转,产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乡村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张国坤说,从现代农业发展看,服务型农业的发展不快,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不高,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延伸不长;从乡村资源开发看,农林水联动还不够紧密,农耕文化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乡村的生态空间还没有转化成“后花园”的产业优势;从城乡融合发展看,乡村承载城市功能的产业开发、产业服务、产品供给还不足。

此外,土地供给矛盾依然突出,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不够完善,规划引领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农业招商引资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涉农营商环境有待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

记者获悉,根据监督计划安排,上海人大将与浦东、宝山、闵行、嘉定、金山、奉贤、松江、青浦、崇明9个涉农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监督调研,联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按市、区两级政府职责,分别推进落实。9月底前,各区人大常委会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组提交专项监督调研报告。(王海燕)

【责编:倪珺】
原标题:与江苏浙江农村相比,上海乡村产业有哪些叫得响的品牌?上海人大启动专项监督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