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货币起源的背后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真相

2020-06-22 12:54     新华网

人类生存优化需要货币文明。作为劳动财富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能否沿着货币文明的轨道演化事关人类生存优化的守护?

施云江、范娜著《奉贤与货币起源》(以下简称《奉》书)研究认为,人类货币最早起源于中国尧舜禹时期(4100年前),上海沙冈典龙创新用海贝为币,而1600年后的孔子为何还不愿接受呢?

显然,货币有通胀问题涉及财富安全。上海沙冈宝螺贝用完后各国用石、骨、铜、铁等多元仿制造,让货币体系陷入混乱。显然,如何守护货币边界问题古已有之。

马斯洛描述人类五种需求形态,可以说是人类生存优化的五个台阶,但优化需要人类文明伴随。而人类文明常常会问:“人从哪来,到哪去,如何去”的终极问题?

唯物论者相信:人从生物进化中来,到生存优化里去,合作共渡方可到达彼岸 。

一、人类历程的“三分”逻辑

生存优化的彼岸需要人类合作方。将人类历程简分为三段有利于看清人类演化的逻辑:

第一段,“候鸟式”智人生存时期,设上下段,上段(约500-7)万年前,末冰期前最接近现代人的灵长类从树上下地演化寻找更多生存机会,到末冰期多波次“候鸟式”生存迁徙中形成智人。这期间没有大量交换,也没有货币。

下段(7-1.2)万年前,末冰期渐退智人从温暖的地缘关系中崛起,完成大迁徙并种下人类四大古文明的萌芽,实现“智人全球化”。考古界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社会学家称为母系社会。下段也没有货币。

第二段,地缘经济时期,上段(12000-4100)年前,以文明连续的中国北方源头古羌人盘古率众将传统“追猎”创新为“围猎”让地缘产业崛起为线索,到大禹统一九州前历时8000年。盘古时期虽只是一个类地缘经济概念,但本质上他是开启了一个与他族不一样的父系经济合作模式。以后演化出伏羲、黄帝的夏氏族裔后称中夏。而古羌人母系传承了女娲、神农、炎帝的华姓帝系后称中华。炎黄融合显示中夏父系的“氏”与中华母系的“姓”并称为—姓氏,华夏联盟族系中延伸了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及汉人、唐人。

下段,公元前2070年到1945年。中国长江南北上百个部落实现融合形成老百族、又称老百姓,大禹贸易立国建夏王朝。中国北方中心地区开始从单一、少数族群融合向百族大融合演化,一族一善的文化向百族百善合作演化。而这一时期人类族群都是沿着传统“丛林法则”独善的引导一路试错而来,西方三大古文明纷纷被中断。

此时中国百族融合交互有了货币,也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文明。而工具进步和社会合作关系升级让人类财富实现大增,生存优化上了台阶。 货币成为社会活动博弈的主要对象,这也是新石器到现代工具的进化时期。社会主要面对地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问题。在族群大融合中留下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易道理性、象形文字和唯物信仰”三大文明成果。

第三段,全球化时期,上段,1949-2035年工业全球化。二战后人类对全球合作达成共识成立“联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全球化条件下的人类大合作。但全球地缘经济合作挣脱了战争又受到强权国家的货币奴役。全球化道路上霸权的货币体系日益成为阻碍,人类前往彼岸需要再创新。(注,《奉》书2015年时认为,在2035年前后,人类或将实现全球货币体系改革让“国际货币”匹配未来全球化)。

下段,未来全球化,2035年后全球或将摆脱现有金融奴役体制,真正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让人类以劳动财富为基础的全球货币合作体系配合各国充分发挥“地缘经济”特色,在大量劳动优势成果“溢出”条件下,实现人类交互受益最大化,即人类幸福全球化。

“候鸟式-地缘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可逆的演化趋势。但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它支撑人类生存优化也总会让人举措失当或被贪婪引发通胀危及社会。所以人类需要长期坚守货币的文明边疆。

二、中国地缘经济与易道

人类唯一不断的中国文明,具有其独特的货币演化轨迹和魅力。

《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以下简称《货》书)运用“多重证据法”对中国货币文明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万年前“盘古”以高效狩猎的产业创新开启了北方人类初级地缘经济时代后,“等价物”伴生出现了。

DNA显示,末冰期非洲智人在尼罗河温暖区埃及率先崛起,以后向东沿两河、印度河及中国蔓延。1.4万年前有一部分人类(我们可以称之为C人类)进入云南,发现当地有了2.3万年前的云南(A)人类,向东有了江南2万年前的(B)人类。但向北依然是天寒地冻,离末冰期退尽还差两千年,显然,挤进暖温区很快会起冲突。C人类选择了“谦让”向北形成了中国成都平原上追羊族古羌人。

后人将盘古率众在大巴山一带连绵山峦中用“探山、设陷、围山、赶山、收猎”群团守时合作高效狩猎的方法总结为《连山·易》。

《易》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生产关系的总结,也是当时社会道德规范和立法原则的总领。

中国地缘经济时代前后出现了六部《易经》,形成了一条中国社会不断升级的文明之道简称为“易”道。《易经》前三部有“连山、洛书、河图”是单一族群针对单一产业创新的酋长《易》,而后三部“归藏、周易、易传”则针对百族百善融合的社会关系。

研究认为,盘古之后,6800年前伏羲畜牧业《洛书-易》和女娲农耕《河图-易》出现了。酋长部落社会经伏羲女娲、炎黄、华夏对九夷等连续融合后,到4100年前大禹统一九州形成税法《禹贡》,典龙造币支撑大禹贸易立国,帝尧之次女、贞人女匽吸收前人单一产业《易》成果,将百族金融关系总结为《归藏·易》。1000年后周文王针对前朝商王“无道”,为找“有道”而创制了《周易》。之后600年,孔子看到先人五部《易经》都已过时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于是作《易传》,成为最接近现代社会应用的第六部《易经》。

《易》的形式虽然是中国社会关系中普遍认同的标识。但作《易》涉及治权历来是主政者所为。孔子以平民布衣作《易》是无权也难以号召天下。但对于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又高明的孔子而言显然不会就此却步。他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作《易传·十翼》声称对先人《易经》进行解释。以此来实现他心中要将“战乱”社会导向“有序”社会的梦想。孔子用半生精力,从十个不同的认知角度,用了千言万语来解说先人《易经》的卦爻之意,从中传达了他造就新社会的愿望,也给人类留下了一部无法具名的布衣的《孔子·易》。

面对消除战乱的理想,一瓶货真价实的《孔子-易》新酒在历史长河中静待,成了老陈酒仍无人问津。直至400年后被汉武帝识中。强盛的汉朝独尊儒术成为之后2000年中国文明的理性中轴。纵观中国文明理性沿六部《易经》演化,显示了中国社会从不断升级的生产关系中形成了一条唯物理性的易道。中国上万年前发端的这一理性通达今日社会,成为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

如果,人类将社会演化之路分为坦途和险路,那中国人类倒象是走了一条险路。因为,人类族群发展都是顺着“丛林法则”崛起的。而在人类地缘经济发端的源头就选择以“合作”为前提来构建社会关系显然是人类独有。虽然盘古创新产业群体的行为似有偶然性,但要形成一个贯通一致的社会演化模式如果没有持续的再创新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而要在蛮荒时代的起点就形成合作的价值观,并建立起持续而广泛的信任显然是万难的,而中国偏偏就成功了。

作为生物,人类首要问题是生存。但人类作为超越一般生物的角色对于“生存优化”的需要是远远大于一般生物。马斯洛需求理论刚好揭示了人类脱离一般生物奔向文明演化的动力所在。

一个水生动物离开同类来到陆地寻食并形成常态,于是,它率众形成一个族群并蔓延成一个大类。说明“率先”很重要。

一群灵长类动物中有一个创新者从树上下来找食物并形成常态,它率众形成一个陆行类族群。说明创新是在群体互动中涌现。

下地成习惯的灵长类,通过追逐食物、迁徙寻找生存优化的资源,由此手脚分工并开始利用工具。说明生存优化找工具很重要。

让人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上述三者都是人类群体中互动溢出的突出表现。而非孤立的单打独斗的个体行为。事实上个体创新也很难传递。

人类作为一种高度集群化生物,其族群追求的是发展“效率”。而侯鸟式生存、地缘经济、全球化历程最终都是受需求牵引。神奇之处在于中国孔子把唯物理性用儒学来表述,儒学即需学。本质上孔子儒学讲的是社会需求效率理论。

人类演化显示,离开了群体合作的个体对于一般生物是毫无优势可言的。由此也可看到,能够持续抓住社会合作关系的人类文明何等与众不同。

让人犯难的是,人类惯性往往会依赖既有路径和既得利益的引导,也会携民族片面性和局限性扭曲客观,其实是生物性扭曲了社会性。也就是说人类遵循客观规律的引导常常是受限的。而中国社会一直针对现实中脱离唯物理性的行为进行自觉的斗争,以此来摆脱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一点中国人称之为得道。得道多助的价值引导让中国皇帝在历史上用“罪已诏”修正自己的离道行为就不下几十次。特别有名的是汉武帝。而《易经》客观无咎的断事问真到了今日社会就有了实事求是的表述。中国历史一路锁定“合作”这一文明持续的要害。从盘古合作狩猎、伏羲女娲融合、炎黄融合到帝尧对九夷“以亲九族、协和万邦”到今天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是一以贯之的。

从人类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看,中国北方人类从上万年前的产业合作创新互动中获得了高效引导。终于借大禹统一九州大规模使用货币引发了单一经济理性的《易经》向百族百善的金融易《归藏》汇集,之后,又有了侧重于人文行为规范的《文王·易》和《孔子·易》。中国单一经济理性归入了唯物理性。

研究显示,地球经历数次冰期的来来去去,尤其是末冰期远去给了今天人类一次异常崛起的机会。而作为人类与一般生物的最大差异,则在地缘经济的合作创新中跑赢并挣脱自然界的束缚。

三、易道理性的问真取中

唯物的易道理性引导中国人类生存优化的核心是“问真、取中”关系。

中国的“问真取中”由来已久。

第一个典型,从盘古创新产业群团形成父系看,他与原古羌人母系需要联姻才能实现族群繁衍。而从中国货币史源头关系看,高效狩猎的父系是通过向母系送“财礼”来解决小伙子们娶媳妇的。而这个财礼最早的“等价物”是公羊即大羊。那当时财礼为什么会排除较大的牛马驴和较小的鸡鸭兔及中间的猪鹿母羊之类呢?

公羊作为等价物的财礼最易统一标准,它在牲畜关系中处于居中位置,有体量适中、性情温和、易于控制等特点。于是,这个由婚姻财礼发端,最早的等价物深入人心,一直到中国现代银元还叫大羊(大洋即公羊)。

“取中”第二个经典案例是伏羲时期用代表“和平”关系的一个中国最早刻划符号双鱼太极八卦图。 这张图最后成了中国天人合一理性的标识和指导社会关系演化参照的坐标。双鱼合抱的中线被理解为是一条“取中”之道。这样, 6800年前中国就有了实物图象表达的易道取中的引导。 这也为中国象形文字起源提供了指引。

“取中”第三个案例是尧舜禹时期,帝尧改革让王权传承脱离氏族制,帝舜脱颖而出并针对社会关系及时采用了海贝为币。孔子称赞:“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之后形成了16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传承大禹,又称大禹心法。可见,4100年前中国已有从货币关系发端的由文字透彻表述的易道取中关系。人类最早货币起源中国则水到渠成。

取中第四个案例是中国象形字出现了以“贝”组合拼接字的大量起源。百族融合聚集上海沙冈,女匽造字一下子有了贤、贮、财、责等几十个关联字。尤其是3500年前考古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27个“福”字,代表了127个部落的幸福特征,最后统一到了“田”边有一张供“桌”,祈祷让大家都有一口饭吃的 “福”字上,百善取中归一了。

百家争鸣时易道取中案例之五如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等客观无咎的观点已是广为普及。最有名的还要数孔子“中庸”之道。他对取中两端的问真更为严格,以“叩其两端取其中”的态度来表达唯物理性的实事求是,由此演化为一种国民精神。就人类持续外延的合作性而言确实不是所有族群都有的。

历史上A人类最早选了较温暖的云南作为生存地。地缘经济演化至今形成了多达3000多阶的梯田。显示其民族在外延力不足时向内涵深化的特征。形成了今天中国汉民族以外55个少数民族中的26个。

B人类在较温暖的长江以南中下游一路向东进入了“地缘农耕经济”时代。在(20000-4100)年前形成了广泛的农耕和高精的手工业。形成了仙人洞、高庙、义乌、余姚、河姆渡、马家浜、崧泽等一串文明被称为百越文化。最终以良诸文明达到顶峰并在大禹统一九州时融入了北方文明。之后在上海延伸出以采集海贝为币的沙冈文明。形成了中国横跨草原、农耕、海岸三大人类生存地的融合。

1.4万前的C人类,发现当地有了云南人,向东有了江南人。挤入这二支人群,长久以往必然会有地缘冲突。于是,其选择依然是冰天雪地的地缘条件最差的北方,形成了古羌人追羊族(羌= “羊+乚”)。

《货》书认为,早年智人生存地选择的逻辑是遵循地理优势资源条件 “先到先得”原则实现的。

从人类已中断的三大古文明及中国A、B两支智人演化看,人类一般都遵循自然的丛林法则来构建社会体系。而当地缘经济关系外溢产生民族交融时,人类固有的生物片面性和局限性就会显现出来并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由此要么让族群成长不足,要么让文明走向跌落。

丛林法则就族群系统内生的活力触发而言似乎是合理的,而这在孔子易道体系中是限定为“君子当自強不息”的个体关系。中国社会的治国历来有“持德者昌、持力者亡”和“仗剑者必倒于剑下”的祖训。一族独善逻辑往往适用于一种单体间的零和博弈,而人类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合作的社会性。适者生存应该还针对社会制度的设计,其核心是社会效率的比较,而只有合作,社会才会高效。人类意识形态的偏执缺陷被人类学家们看的很明白。

历史显示,西方三大古文明沿族群演化大约到4000年前,都因包容不足、传统价值观跌落而陷入巨大困境,最后都在内忧外患中倒下。但“宗教和哲学”强人仍用丛林法则的逻辑想象来重构社会体系,最后都走向了连续的帝国战争。最后,大灾难让人类走向了 “大合作”。

四、人类合作的唯物依赖性

美国学者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认为,未来人类将面对大族群的冲突。而人类演化路上是没有独行者的。 不合作要么边缘化,要么持续走弱。族群(文明)的冲突关系是会被人类持续弱化的。

人类有精神和物质两路文明,其理性和工具、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交互升级支撑了人类的生存优化。作为生物的人类,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个体的生存和生存优化却要依赖群体互动来实现。但怎样的群体关系才是可持续的呢?

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并看到:工业革命崛起后,人类各民族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存在将日益成为不可能。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历史研究》一书对人类26个文明体的比较研究发现,全球只有中国古文明延续至今并具有未来合作社会的特质。

而所谓中国文明唯一不断,应该是指在“地缘经济”时代演化中,中国社会道德规范和立法原则的一致性而言。确实中国“易”道理性具有这种人类持续合作的特性。

研究显示:西方人类历史上三大古文明沿一族独善方向演化被中断后,又沿原来演化逻辑先后重启了20多个文明体在争霸中荣枯消长。两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长让-莫内提出人类需团结共建“联大”。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则牵手组建了联合国。但人类合作的愿望长期受负面意识形态的扭曲、破坏和阻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6年发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名单,孔子名列首席。而西方“哲学和宗教”两大文化源头之主却未见其中。显然世界是在宣布人类未来需要什么和远离什么?

人类争脱苦难要找和平,并把这个对标指向了中国的合作精神。但中国文明的起点在哪里?起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一路贯彻?西方世界并不知晓。

中国先人C人类对暖温地带生存地的“谦让”价值观,牵引出以 “合作”为导向的盘古高效狩猎群团将中国社会送进了地缘经济成长优势轨道。

1800年前吴国徐整《三五历记》记述了盘古在大巴山、秦岭之间天人合一的围猎事迹。但由于围猎群团在外时间周期长,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男性部落群体。又因围猎是将整山大大小小动物都捕尽的。而对幼小动物的驯养,人类就有了畜牧业,也形成了父系部落以丰厚的猎获财礼与母系联姻的血缘关系。古羌人合作的社会关系由此起源并被锁定。

人类演化是在生存优化的引导下到达今天的。但人类抱团取暖演化的社会性,本质上是主张合作的。

研究显示,合作是艰难的。合作之难首先需要放弃自我不利合作的价值观从而战胜自我。涉及百族百善各方利益得失时需要求同存异问真取中。而要让合作的理性形成一个持续上万年的传承,并让合作成为一个广泛的全民意志,让草原、农耕、海洋三大差异化地缘生存地形成大规模的和平合作,中华文明作了表率。单就人们熟悉的“南米北面”餐饮习俗而言至今也没能改变。可见,人类的全面合作困难是重重叠叠的。而这一串的难,中华文明居然都排除了。

研究看到,西方三大古文明都被北方马背上武力所制。让人感叹的是6800年前C人类后裔伏羲自觉放弃恃强凌弱与农耕的女娲部落实现了融合。从而实现和平的太极文化与巫文化的融合,激发出草原与农耕合作的地缘创新力。这一和平合作思想促成了后来尧舜禹改革,成就了北方集团南下与江南百越部落的大融合。

由此,尧舜禹改革生产力崛起。帝舜当家后就把社会关系的落脚点聚焦到了货币的使用上。于是,典龙创新用上海沙冈海贝为币,大禹统一九州后大规模使用。历史证明货币才是人类关系真正广泛取“中”的工具。

今天的人类已达到了70多亿,中国有14亿,其中汉族就有13亿人,占中国人口的92%。今天,人类地缘经济大合作已不可逆转,大合作让资源实现高效配置,最大化的反哺全人类的生存优化。

中国上古社会从“一族一业一易”的地缘经济文化,到4100年前有了货币开始了“百族百善综合易”的社会演化进程。今天以中国文明的固有理性形成社会体系加入全球化走进了新时代。

中国人类地缘经济生产关系的历史烙印用《易》来标识是人类独有,并一路沉淀一路升级,从单一经济到综合经济,其理性一直通达到今日社会。

中国人类自盘古以“大羊”为等价物到典龙以海贝为币的一般等价物到今天数字货币,未来必将迎来人类普遍认可的国际货币。中国从盘古等价物取中到伏羲以合作理性取中,到大禹治天下“允执厥中”再到孔子“叩”开的 “中庸”辩证理性一路传承,中国人类显然是在取“中”之中抓住了文明演化的要害。

中国文明唯一不断,与其内在的逻辑性合乎客观要求是紧密关联。即广泛的合作、问真、取中。 而坚守货币安全边界是关键。

未来公道的货币关系演化,会让中国生存优化与人心惟危、发展效率和道心惟微、合作创新和惟精惟一以及统筹兼顾和允执厥中的理性关系交互来助推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我们拭目以待。(施云江,系上海典龙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倪珺】
原标题:货币起源的背后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真相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