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新形势下,上海如何更好地为广大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创造优渥环境、提供宽阔舞台?6月6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为“留·在上海”人才服务品牌“直播带货”,呼唤更多的海外学子回到上海、留在上海。多位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精英代表走进哔哩哔哩等直播平台,与全球网友“面对面”分享“海归”经历、传递“海派”精神。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吸引人才、延揽人才工作,通过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海外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构筑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立体服务送上“硬核干货”
从留学人员如何落户、海外人才如何办居住证等“政策补给站”,到提供“第一桶金”的浦江人才计划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资源链接口”,乃至最新的工作岗位、创业导师等“发展助推器”.......“留·在上海”奉上了一揽子集成式立体服务,充分满足了广大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的所思所虑、所想所盼。
作为上海市人社局致力打造的充满温度的海外人才工作经典品牌,“留·在上海”海外人才品牌旨在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建立以政府部门后台资源支撑、用人主体前台招揽人才、市场专业机构中间发挥作用的机制。在“国际视野、城市精神、人才价值、创新加速”的定位下,一系列有温度的内容、有态度的活动、有高度的视野将集聚全球青年人才,助力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在沪发展。
“上海机会多、平台高,可以和国际顶尖城市相比拟,是人才施展才华的极佳天地。”上海市人社局局长赵永峰围绕《一座城、一群人、一个梦》为“留·在上海”人才服务品牌“直播带货”并指出“留·在上海” 具有两层内涵。首先是指海外留学人员,这一群体积累了国际的视野、胸怀、眼光,掌握了国际的通行惯例和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国际化的语言,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匹配度极佳极强。而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视角来看,则凝聚着对海外留学人才选择上海、喜欢上海、来到上海、扎根上海的冀望。上海当前全力投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更加渴求、更加欢迎海外留学人员。
上海为海外留学人才实现理想提供了哪些支撑?赵永峰表示,要实现理想,首先要踏踏实实、刻苦钻研,同时也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的密切支持。上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创新元素和创业机会的平台功能,这座城市创造了全国GDP的1/30,贡献了全国税收的近1/10,集聚了约120万家市场主体,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总部、研发中心,有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卫生机构。因此,上海能够助力海外学子们更快实现个人的理想,最终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想。
“海外人才永远不要担心,你们回来一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上海市人社局国际合作交流处、留学人员管理处处长祝颖华表示,留学人员群体特征符合上海当前改革发展需求,上海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疫情影响下,一些就业岗位确实有所减少,但也有一批新经济兴起,很多领域正需要大量人才。
亲身经历展现“申城魅力”
“上海各方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舒服,不那么强势,但工作又做到位。整个社会都崇尚一种工匠精神。对于一个海外人才来说,上海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拥有的城市”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直播交流中金句频频,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犀利深刻,表达了对上海的认可和热爱,也对疫情防控、是否回国、怎么回国等海外留学人员关心的问题分别给予了专业建议。“我有无数次机会可以不在上海,但是最后我变成了上海人”张文宏与全球网友分享了自己海外访学与上海工作生活经历。他表示,正是得益于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共同协作和抗疫团队的互相包容,上海才能够迅速重回正常生活,欢迎更多的海归人才参与到上海不断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进程中。
同时,科技创业代表、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以自身归国创业的经历真实展示上海在城市精神和营商环境方面对于创业者的吸引力,分享了“格局、协同、执行”的六字箴言以及与国家同频共振的重要性,期待与更多的归国人才在上海共创属于中国人的“AI(爱)国梦”。新业态从业代表、B站人气UP主“逍遥散人”,以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亲身经历诠释了留学归国人员可以在各行各业报效祖国。留学生代表、诚信志愿者曹元元真诚分享自己临近毕业的迷茫、焦虑,以及在职业寻觅时通过“留•在上海” 品牌活动获得的支持和帮助。
据悉,“留·在上海”将追求精致、打造精品,坚持常态、长效、长久,努力聚焦、聚力、聚才。上海留学人才网、“上海人社”APP等平台目前已为留学人员发布了大量岗位信息、各类政策信息、办事指南。上海市人社局还将连续打出直播宣讲、圆桌论坛、合作签约、职业见面会、海外创业项目路演等贯穿2020全年的“组合拳”,助推上海市海外人才工作再上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