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线上引流线下,文旅行业回暖,激活长三角动能—— 探寻商业经济复苏的“上海样本”

2020-05-14 10:22     光明日报

上海迪士尼乐园日前重新开放。新华社发

在上海商学院召开的“后疫情时代商业经济发展论坛”上,专家们正在交流讨论。沈卫平摄/光明图片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旁的六合路夜市吸引了众多游客。本报记者任鹏摄/光明图片

日前,上海首次启动大规模商业促销活动“五五购物节”。新华社发

【经济界面】  

5月1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重新开放。7天内的门票不到一小时就在线上售罄。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小长假,全国消费回暖,上海各大商圈客流和营业额双升,仅徐家汇商圈的11家商场五天就实现销售额22478.8万元,同比增长79.2%。

假日消费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欣喜。但是,受疫情冲击的商业经济如何进一步修复?中国商业经济怎样化危为机、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在上海商学院成立70周年之际,学校召开学术论坛,探讨商业经济行稳致远的中国答案。

1.消费:喜见新模式 启动复苏键

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特征,也已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疫情,将在线经济推上了前台,逼成了主角。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宇介绍说,疫情期间上海涌现了一批在线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生鲜电商、直播电商、不接触服务等在线新消费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全市商品类网络购物逆势增长,一季度交易额达1343亿元,同比增长19.1%。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上海的“五五购物节”掀起了消费高潮。据统计,“五五购物节”于5月4日启动4分钟后,消费支付金额就达到了1亿元。随后24小时,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达到156.8亿元。与以往电商所创的“双11”和“618”购物节不同,“五五购物节”是由线上向线下引流的新型消费模式,把在线经济与传统商业深度融合。在黄宇看来,应对疫情,上海涌现了一批代表新兴消费发展方向的新业态、新模式。“五五购物节”不仅起到强力释放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回补的作用,更进一步固化了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今后,瞄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应该继续发挥先发优势,用好大平台大流量,通过电商平台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兴消费,打造商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上海商学院“商务智库”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叔君则提出:在疫情影响下,消费需要“挑大梁”,但不能过度强调“线上消费”,要结合城市功能建设,强化城市消费功能,实施城市复兴计划,思考“商圈”如何挖掘新动能成为经济引擎的重要载体。

除了线上线下融合,首发经济、首店经济也是上海着力打造的增长点。“五五购物节”期间,奢侈品“老大”开云集团将旗下古驰、宝诗龙等40多款新品首发放在上海。国外媒体评价,这足见开云集团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前景以及上海消费市场复苏的信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认为,疫情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压力增大,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他指出,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是坚定企业信心和增强市场活力的根本条件。当前企业更加关心生产经营的安全、顺畅,以及企业发展的前景。就当前而言,如果将复工复产环境的打造,上升到“供应链修复”条件的创造上,那么不仅企业会受惠,城市营商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文旅: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口罩下的迪士尼,见证着上海经济活力的日渐复苏——5月1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开园。门票线上发售不到1小时,不仅7天内的“一日票”售罄,就连之后的若干热门日期门票也被抢购一空。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全球六大迪士尼度假区的12座乐园中最早恢复运营的,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裁兼总经理薛逸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迪士尼乐园重新开放像点亮一盏明灯,为大家带来更多希望,传递了更多信心。”在杨建文看来,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提升企业和市场的预期和信心。

“五一”假期,上海接待游客707万人次,拉动消费95亿元。支付宝数据显示,5月1日的上海夜间消费增速达四成。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旅产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5月7日晚,上海14个区的文旅局长走进直播室,主持“上海人游上海——局长带你游上海”专场活动。当晚,200多万人次参与,部分产品开场10分钟就已售罄,展现了上海文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魅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旗表示,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旅产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融合可以站在更高层面赋能文旅产业。由上海城市推广中心出品的“游上海”App和小程序,在疫情期间就推出了“沪游码”,为上海市文旅场所提供统一的管控系统,实现一次登记、秒级打卡、预约疏导、可控可溯的功能,助力上海文旅场所科学防疫。

受疫情影响,“非接触式”在线化智能化的智慧文旅应用将会得到市民、游客的大力追捧。依托技术,更高层面集约化、聚流量聚资源“文旅+”应用的推陈出新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场景化创新、立体化一体化是方向。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化营销等成为诸多文旅企业、文旅项目提质升级和思考转型的方向。

专家表示,上海应着重发展文旅大数据产业,对文旅产业技术应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促进文旅智慧化综合管理。除了倡导落地新技术以外,还需要制定“文旅+”应用的内涵建设标准。当前,符合大众需求的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传播形式的优质内容较为缺乏。消费形态的变化,从需求端倒逼生产端。上海文旅产业应利用好与娱乐媒体、短视频媒介、自媒体的跨界合作,通过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传播和营销,带动区域文旅发展。

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文旅产业正是以创建异地美好生活方式的形式出现的,这不仅是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型动力。

3.联动:长三角携手 经济增韧性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长三角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三省一市必须担起的国家责任。近期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引领带动更大区域发展。

疫情之下,“宅经济”与“云生活”等新消费模式及“在线订货会”等,催生了三省一市无接触式购物、配送、在线消费等新业态的快速生发,线上零售呈现逆势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的经济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长三角经济韧性十足。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认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有效减缓了疫情对商业经济的冲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一个检验。疫情发生后,长三角地区同时加快部署一体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三省一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并实现全覆盖;免除持证车辆重复查验、人员重复隔离,通过省际包车核准做好复工复产运输保障;探索形成道口联防联控与互信互认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毗邻区域人员货物往来等实际问题;全面梳理形成打通跨区域产业链的企业清单,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等举措保障物资运输畅通……

为解决疫情带来的供销难题,今年4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部门启动“云链通”行动,利用税收大数据匹配符合条件的产业链企业,为有需要的企业寻找合适的采购商或供应商,畅通长三角产业链“微循环”。据悉,目前三地税务部门已为17户企业匹配28户上下游企业清单。三省一市联手增服务,为复工复产减“负重”,联合做治理,为商业经济开拓“大通道”。魏陆说:“实践证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经受住了此次疫情大考,为区域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这些在特殊时期催生的好政策、新服务,也化危为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添加了更多的实践样本,而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关联、活跃协同,也让区域商业经济发展模式可复制、可持续。

【责编:倪珺】
原标题:线上引流线下,文旅行业回暖,激活长三角动能—— 探寻商业经济复苏的“上海样本”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