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 通讯员孙燕上海报道 今年1月,位于奉贤西部,拥有百年历史的沈家花园,在完成一年多的修缮后,正式免费对外试运营开放;而本月起,在奉贤东部,也有一个沈家花园,在疫情缓和后,向周边的居民免费开放。当然,这个沈家花园,虽远没有前者有名、有历史积淀,但每日参观人数也是络绎不绝,禁不住让人一探究竟。
在奉贤区四团镇西街老街里,记者找到了一栋老式宅基房,这里就是沈家花园的所在地。原来,因宅基房主名为沈向前,又酷爱养花,“沈家花园”因此得名。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宅基房上下两层,里里外外竟摆满了各色花卉,姹紫嫣红,包揽四季。风送花香来,往来行人便会忍不住走进它。
“我养花20多年了,这边的人都知道,平常也会有些人过来。”69岁的沈向前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底开始,前来观赏的人一下子就增多了,有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还有从没见过的、慕名而来的。“特别是临近傍晚,吃过晚饭后,更是人流不断。”老沈还特地辟出了一处简陋的休憩区域,供游人短暂休息。50多岁的陈明芳已经来了不下十次,她特别喜欢杜鹃花,“白的、大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60多个品种,好多从来没见过。”陈明芳聊起这些,总是特别激动,“这里离我家很近,吃完饭就来转一圈,闻闻花香也开心的。”连陈明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赏花,已成为疫情后她与外界连接的一扇窗,“在这里常能碰到老邻居,大伙一唠嗑,时间一会儿都没了。”
在宅基房变花园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东西始终没有改变。每天清晨6:00,老沈准时给爱花们或浇水、或松土、或施肥;天热,他会把怕晒的花卉一盆盆挪进屋子;天冷,又会给它们盖上薄棚御寒。闲暇时,还会研究嫁接结束和盆景制作,给花卉凹出各种造型,让它们拥有各种可能。为了丰富花园内涵,他还学会了四处“淘宝”,八百上千的购买“种子选手”,拿回来精心培育、繁殖,不断丰富花园的可看性、有趣性。目前,沈家花园有320多盆花卉迎客,小叶紫檀、红枫、绣球花、牡丹、金银花、银杏树、看桃、兰花品类繁多,甚至还有红富士、桑葚这类的可赏可吃型的品种。当地的花卉协会还将沈家花园作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不少民间养花爱好者前来参观,沉醉花丛间,闻香交友两不误。
随着沈家花园的迅速走红,也给老沈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老沈说,“我还可以免费提供种子,鼓励大伙回去也尝试养花,这样多好,家家户户飘着花香,走过闻到,心情老舒畅。”他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的“沈家花园”出现,“让花卉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家庭,成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