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疫情不断蔓延,防输入成为战疫关键。27日,新华社记者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实地了解“国门”一线的防控流程。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灵魂三问”,还是分流处置的“130模式”,都在为防输入工作增加安全系数。
“灵魂三问”排摸高风险暴露者
27日上午9点许,一架从莫斯科飞抵上海的国际航班缓缓落地。在海关人员对旅客和机组人员开展登临检疫后,机上人员开始分批下机。
随着疫情蔓延,海关的防控措施不断升级。之前的红黄绿标签分类已经取消,来自非重点国家的入境人员,也要实施100%的体温监测、100%的流行病学调查和100%的健康申明卡审核。
在机场入境大厅,30多名海关人员分坐两排桌椅后面,接待旅客填写健康申明卡并予以审核,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健康申明卡上,旅客要填上过去14日内旅行或居住过的国家和地区,是否有发热、干咳、头痛等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则更为细致。浦东机场海关旅检处副处长张澍说,流调最基础的是“灵魂三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到过什么地方?“现在的转机行为非常普遍,流调要了解乘客的旅居史和接触史,评估他们的风险暴露情况。”
流调当然不止“灵魂三问”这么简单,非常详细的流调可能需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过了这道程序,旅客才能来到下一关,接受测温并正式递交健康申明卡。
120后有130,对风险人群及时采样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当前的一大难点在于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处于防输入一线的浦东机场,除了常规的“120模式”外,还创新性地启动了“130模式”。
浦东机场海关表示,对登临检疫、体温监测等环节发现的有发热等症状的入境人员,同步开展医学排查,对有明确症状的旅客立即启动“120模式”,由120车辆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诊疗;对症状不明显但有旅居史、风险较大的旅客启动“130模式”,直接转运至指定隔离点,集中采样,根据检测结果再做后续处置。
“有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入境时并无症状,也不是从重点国家入境。但我们认为他经过长时间飞行,又在香港逗留并转机,判断需要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张澍说。
统计显示,截至3月25日,按照“130模式”,浦东国际机场已转运253批次,共计3490人。“要确保对入境旅客实现100%识别分流、有效管控。”浦东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安检运管科副科长陈力说。
减航班、加人手、增配合
浦东机场是全国最大的国际空港之一,2019年出入境人员超过3900万人次,合每天逾10万人次。疫情之下,虽然每天的入境人员降至1万人左右,但机场仍然承受了巨大的防输入压力。
防住境外输入,上海相关的防护措施升级再升级。根据最新规定,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隔离。
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局宣布,进一步调减国际客运航班运行数量。根据新的措施,我国每周的国际航班量将下降到130班左右。
上海海关方面,从全关范围紧急调配关员支援空港一线。在浦东机场入境大厅,海关关员的防护服上写着“税管”“徐汇”“外港”等不同部门的字样。目前,浦东机场海关由原编制在岗的500人增加到了1339人,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转。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入境旅客也表现出了很高的配合度。一位从美国纽约转机莫斯科回上海的留学生说:“纽约州现在的病例增长太快,按照目前的形势,暑期找实习也不容易,最好的选择是回国内。虽然过关的程序非常严格,但看到这么多人守护旅客安全,我觉得非常安心。”(何欣荣 吴宇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