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江中学高二学生上健美操课。 龚洁芸 摄
昨天,全市初二、高二复课了。5月18日,四年级以上各年级也将陆续重返校园。“三斤四斤不稀奇,五斤十斤也正常。同学相见不相识,惊问胖子你是谁”,网上流传的打趣小诗描述了复学后的独特一景。体重增加、体能下降,身体素质亟待“重启”,记者现场观摩了初、高中的体育课,看体育老师们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对症下药”。
循序渐进恢复体能
昨天,控江中学共354名高二学生复学。第三节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高二(11)和高二(12)班两个班的学生走上操场,上了复学后的第一堂体育课。
卞佳文和同学们上的是健美操课。蹦蹦跳跳之后,姑娘们已经微微出汗。“上楼的时候感觉有点走不动了。”卞佳文说,“虽然我疫情期间每天坚持上空中课堂的体育课,晚上有时也会跳跳舞,还特别注意‘少吃点’,但感觉还是胖了。”
疫情期间,控江中学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摄制了居家体育课,包括垫上和课桌前的运动课程,供学生们进行居家锻炼。但控江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许亚波坦言,真正能达到“每天锻炼40分钟”目标的学生,估计只有三成。
“以往下半学期开学,学生要进行中长跑来恢复体能,但今年学生体能下降较大,加上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因此制定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许亚波介绍,学校取消了中长跑和冲刺跑,以“先下肢后上肢,再到核心力量,直至恢复体能”作为下阶段教学内容,从舒展身体开始,慢慢达到增加体能的目的。“我们会用跳短绳和俯卧撑、平板支撑作为下肢和上肢力量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量力而行,慢慢增加强度。”
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短绳也代替了对抗性强的运动作为学生们恢复体能的首选。“短绳可有花式跳、单脚跳等多种方式,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目的。”教导主任、体育老师赵群玲说,学校还将以分散性慢跑、武术等教学方式,进行这一阶段的过渡性体育教学。“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帮助学生恢复体能,不强求考核成绩,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体育课一人一器械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上好体育课,学校动足了脑筋。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的操场不算大,到预备班和初一复课后,学校的排课将坚持“整个操场不超过三个班级”的原则,划分特定区域分开教学。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每个班级由一位体育老师和一位班主任同时在场,确保学生保持1米距离,摘下口罩,安全运动。
控江中学的篮球场上,体育老师在篮球架下做好站位标记:“每个标记点不能站两名学生,每名学生根据标记不同的分值进行投篮,篮球‘飞’出去后,自己捡自己的球。”记者在现场发现,包括篮球、足球、健美操垫、武术扇在内的器械,都被标上标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确保“一人一课一器械到底”,课程结束后由专人进行消毒再使用。
体育课下课后,学生们在操场边的水龙头下洗手。控江中学校长姜明彦说:“根据高三开学情况,我们发现免洗洗手液效果不如流水,所以在五一期间,给学校18个厕所和操场边的水池安装了脚踏水龙头,方便学生课后及时洗手。”(记者 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