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旅游

记者探访上海“消费回补” 上海消保委建议推出“上海旅游一码通”

2020-03-26 10:13     东方网

随着上海调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二级响应机制,上海的消费也在逐渐摆脱疫情的影响,恢复着活力。3月25日,上海市消保委以“复工复产 消费回补”为主题,带领记者以游客的身份,重走上海经典“一日游”路线,实地探访外滩、南京路,这一上海旅游必打卡地的消费恢复情况。

上午1030

东方明珠:每天客流量在500余人

出示随身码、测量体温、保持一米线…上午10点30分,在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的上海东方明珠,已经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前来入馆参观。

“今天人少,我们错峰出行。”市民朱小姐今天特地请假带着老人、小孩前来参观,而这是他们一家自疫情以来第一次出游。朱小姐告诉记者,今天的出行计划是临时起意的,趁着人不多,抓紧体验一回,不需要排队。

与朱小姐心有灵犀的还有市民徐先生,他今天同样带着老人、孩子来参观东方明珠。尽管上海本地人,徐先生却从来上过东方明珠塔。“有了孩子以后,总是想着带她来,可是动辄几个小时排队想想也辛苦,今天来了,正好人不多可以尽情观赏高处俯瞰的壮阔。”

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入馆前需要内外两道关,一道随身码、一道预约码,每道关的市民游客等候区间隔在1.5米左右。走入东方明珠内,平时最受欢迎的玻璃栈道层,也已经开放,人不多,游客拍照可随时取用角度。

“我们的客流在逐渐恢复。”东方明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疫情前每天的客流量在一万人以上,现在客流量在逐渐回流,工作日在每天500人,周末可达到1000人/日。

中午1245

杏花楼:每天销售10万只蛋黄肉松青团

探访过东方明珠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福州路上的上海老字号“杏花楼”。芝士牛肉青团、 鸡丝培根青团、蛋黄肉松青团.......正值午饭时间,记者在杏花楼大门口看到,正有十余位顾客戴着口罩站成一排,等候着购买新上市的网红青团。

“虽然没有去年同时期的人多,但顾客量也是在逐渐恢复的。”杏花楼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到了吃青团的季节,我们青团卖得挺不错的,特别是主打产品蛋黄肉松青团一天可以销售出10万只。“而为了应对疫情对销售的影响,我们今年还第一次尝试在电商平台上线上首发,最火爆的一场直播仅用10秒售罄13万盒,目前已经累计卖出了80万个青团,成交额破500万。”

记者了解到,为了刺激消费,吸引顾客,杏花楼还专门研制了包括香椿菌菇福袋、葱油河虾烧豆瓣等四款菜式新品,与此同时,在堂食方面,还加大了座位的间隔。“原本我们堂食共有25个桌面,现在减少了10个,每桌最多不超过6个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午1430

南京路步行街:苹果旗舰店人气颇旺

十里南京路,一个步行街。在杏花楼不远处的南京路步行街可谓是上海游客的必打卡地,可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原本人声鼎沸、摩肩擦踵的地方,上个月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在记者探访时,作为南京路上有些168年历史的老字号邵万生,正敞开大门欢迎着市民游客的到来。

“受疫情影响,我们店营业额最低时一天仅为3万元,而这一数字,疫情前最低也在20万元。”邵万生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伟杰坦言,疫情对于靠游客为主的南京路邵万生来说,打击还是蛮大的,店铺营业额下降了9成。“幸好现在市场逐渐恢复了,老百姓喜欢的黄泥螺、腌腊和南北货等也逐渐的热销起来。”汪伟杰说。

“疫情也让我们调整了市场的战略。”汪伟杰表示,疫情期间尽管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也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市场的契机,调整传统的商品样式,增加包括诸如腊味煲仔饭等原材料套装,才能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更有消费市场。

除了美食,南京路上的钟表店和苹果店人气也在恢复。亨达利钟表南京东路店门店值班长张远达透露,目前,每天进店的客流量已恢复到以前的三成左右。

而在南京路苹果旗舰店记者则看到了热闹的景象,三五个人围在一个桌子前试用着各种苹果商品。店员告诉记者,这还不是人多的时候,随着复产复工,消费的逐渐恢复,周末的人更多。“届时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流,避免人员聚集。”

下午1530

恢复夜间浦江游览:降价百元吸引游客

如果说逛了一天的街,傍晚来黄浦江畔,看看美景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扫描随身码,测量体温,填写姓名,出示预约码……下午15点30分,记者在走完一套流程后,成功登船。春风和煦,阳光甚好,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浦江两岸的风景,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

据上海东方明珠水上公司游船代领班张婳介绍,浦江邮轮在3月15日正式恢复运营的,每晚7点30分一班,游船期间要求游客全程佩戴口罩,目前每天的游客量在20-30位左右。

“疫情前,我们每天的接待量100余人。”张婳透露,为了促进消费,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还联合推出了套票,价格比平时优惠了100元。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

推出“旅游一码通”、餐饮业实行分餐制

此次体察记者和上海消保委的工作人员是以游客的身份进行体验的,“一日游”旅行团的导游携程浙风国旅导游詹亮告诉记者,自3月12号开始,上海各景点陆续开放后,旅游团对防疫工作就更加重视,包括旅游大巴清洁消毒和车内的防疫用品的发放等,每辆车都配备口罩、胶手套和免洗洗手液,还要测量体温,座位方面,也要保障50%的空座率。

而一整天的消费体察,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则认为,在消费过程中,从众心理其实是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如果大家都不出门消费,那么原有的消费需求也有可能被压制。如何在“复工复产、消费回补”的过程中,将人气调动起来,这非常重要。“今天,从消费者角度去体验上海的观光、购物、餐饮全过程,只有让消费者感受到’玩得开心、过程放心’,才能助力加速本市的消费恢复。”

不过,唐健盛也坦言,在消费体察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疫情过后分餐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是否可适当推出一些适合餐饮市场需求的个性化餐饮套餐。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要加强对公筷公勺使用的进一步认知和共识。

针对于一天体察下来,每走一个景点都需要测温、亮码等重复操作。唐健盛则建议,旅游行业是否推出“上海旅游一码通”,将各个验证码进行合并,实现“出示一码可走遍上海”。

“现在排队的人还不是很多,等过一段时间,上海的旅游景点开始排队了,怎样能让消费更加便捷、更加快速?我们的进入通道是否能再多一些?数据打通是否覆盖面更广一些?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体验和摸索,从而加速复工复产、消费回补的步伐。”唐健盛说。(程琦)

【责编:倪珺】
原标题:记者探访上海“消费回补” 上海消保委建议推出“上海旅游一码通”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