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大虹桥

兜了一小时没找到地方,有人致电放弃求职?虹桥商务区这个1.5万人群体连发三问

2020-10-30 10:51     上观新闻

交通“大通小不通”,人才“人来家不来”,产业“名至实不至”。上海市政协委员卢慧文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上说,这是对虹桥商务区内的新阶层人士进行调研走访时,他们集中反映的三个问题。

据统计,虹桥商务区现有新阶层人士约1.5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外企和民企的管理人员,以及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专业人员。

“如果说大交通是大动脉,那么区内小交通就是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却长期不大畅通。”卢慧文说,大多数企业落户虹桥商务区,都是冲着其得天独厚的大交通条件,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未来前景。这里机场、高铁、地铁纵横畅通,非常便利。但当他们真正入住商务区时则发现,小交通不便利。公司所在各楼宇离站点均有少则一二公里、多则三五公里的路程。

新阶层人士反映,商务区内道路动线规划不合理,有的马路一直很空,有的马路常年拥堵。道路交通标识不清,不少第一次开车去的人,兜几圈都找不到目的地。公交车站点距离过大,共享单车又一律不许进商务区,给员工通勤带来不便。调研中有企业反映,一些前来求职面试的人才在商务区兜了一小时没找到公司所在地,直接打电话说放弃求职了。

调研发现,企业总部的经营管理人才很少在商务区内落户,商务区离产城融合发展的目标尚有距离。除了区内交通不畅,住房、就学、餐饮等社区配套还未能落实到位。“人才公寓不足,企业员工就进不来;高端住宅不足,企业老总就进不来;住宅总量不足,好的公办、民办、国际学校、双语学校都进不来。”

以学校为例,卢慧文说,以前是小孩跟着爹妈的工作安家,现在都是爹妈跟着小孩子的上学安家。没有高质量基础教育布局,很难吸引人才安心居住。“虹桥商务区处于四个区的边缘交界处,不是任何一个区的教育布局重点,而商务区管委会又不具备中小学布点的职权,所以造成优质学校的真空地带。”

此外,商务区内的多头管理造成缺乏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不少产业“名至实不至”。调研发现,虹桥商务区有医疗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定位,但先期入驻的医美机构反映,入驻后无处申请全身麻醉的证照,不知道要向哪里集中争取产业政策。而类似的产业政策对接,在市内的其它商务区是会送服务上门的。调研发现,不少企业没有选择就地注册,流动率较高。

卢慧文说,这些问题虽然是新阶层人士提出,但并不局限在新阶层人士所从事的行业,在其它类型的企业中也有共性,希望能引起重视并得到解决。(张骏)

【责编:倪珺】
原标题:兜了一小时没找到地方,有人致电放弃求职?虹桥商务区这个1.5万人群体连发三问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