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浙江金华开发区网格驿站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2025-09-24 16:3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在浙江金华开发区,一场关于社会基层治理的变革正在静默中推进——以往“群众上门找办事”的被动模式,正逐渐被网格工作重塑为主动发现问题、靠前解决需求的新格局。

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网格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乡村、社区、产业园区,它们化身“微治理单元”,悄然改变着基层服务的生态。这些驿站,由闲置空间焕新而来,借助警务资源合力共建,也有专为特定人群贴心服务,正以亲切、包容的姿态,深深融人百姓的日常,是群众议事的温角落,更是政策宣传、问题化解、服务精准投送的一线阵地。

如今,开发区的网格驿站正日益成为连接村社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温暖精准传递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微信截图_20250924091542

洋埠镇下潘村解紛驿站奏响和谐乐章

9月2日上午9时27分,浙江金华开发区洋埠镇下潘村的网格驿站里,专职网格员胡根英、潘丽红正商讨着路边喷涂的小广告清理问题,就听见门外传来的争执声——两名年过八旬的老人,正朝着驿站快步走来。

“你之前偷好几次了,这回终于被我抓到了!”“这怎么叫偷,最多是拿了你几根丝瓜罢了”……不远处,两名80多岁的大爷争吵着向驿站走去。

“根英,你得给我评评理,他偷我家丝瓜被我抓到了,他还死活不承认……”其中一名大爷刚坐稳就拍着大腿诉起苦来,话没说两句,情绪就激动了,“前阵子丝瓜刚结果就少了好几根,今天我特意守着,亲眼看见他从藤上摘了往兜里塞!”一旁戴草帽的大爷急得连连摆手:“我不是偷!小孩说想吃丝瓜汤,我地里的还没熟,想着跟他打声招呼先摘两根,喊了两声没人应,就想着回头再补钱,怎么就成偷了?”

眼看着两人音量越来越高,胡根英连忙递上两杯温水,笑着安抚道:“叔伯别着急,先喝口水,都是一个村的,多大点事不能商量。”等两人情绪稍缓,她和潘丽红分头调解。最终,在网格员的劝说下,戴草帽大爷主动从兜里掏出钱递给对方当作赔偿。看着两人握手言和,潘丽红笑着说:“这就对了嘛,咱们网格驿站就是为大家解决难题的,以后有啥事,都可以来这儿找我们。”

这样的小微纠纷调解,在下潘村网格驿站早已成为日常。作为典型的农业村,邻里间常因宅基地边界、农作物归属等小事起摩擦;同时,村里独居老人、困难老人较多,生活照料、安全提醒等需求也较为迫切。针对这些特点,下潘村的网格驿站,不仅是矛盾调解点,更成了老人关爱站。

“网格驿站就像一个‘过滤器’,能把小矛盾、小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化解掉。”村党支部书记章建慧说,过去村民有纠纷,要么闷在心里积怨,要么直接找村两委,有时小事拖成大事;现在有了驿站,网格员日常巡逻能主动发现问题,村民有诉求也愿意先来驿站评理,大大减轻了村集体的治理压力。为了让服务更精准,村里还推出“村民点单、网格接单、协同办单”模式:村民遇到灌溉缺水、农具损坏、政策咨询等问题,可直接到驿站“点单”,网格员登记后,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处理,需要多部门配合的,联合党员、志愿者、农技员等“接单”办理。今年以来,驿站已收集群众诉求23件,化解邻里纠纷12起,为老人、困难家庭提供上门服务56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驿站、大事不出村。

微信截图_20250924091553

汤溪镇仙舟社区企业管家优化营商环境

金华健康生物产业园是金华十大重大制造业平台之一,也是市区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开发区重点打造的“万亩千亿”平台,园区内已集聚尖峰药业、康恩贝、花园营养、亚峰制药、赛默制药、寰领制药等优秀医药企业在内的25家规上工业企业,形成了化学制药为基础、生物制药为先导、维生素D3系列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然而,产业集聚也带来了新的治理难题:企业员工反诈意识薄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需求大、员工子女入学、暂住证办理等事务多头跑……如何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汤溪镇仙舟社区给出的答案是:依托网格联勤警务站,打造“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的专属治理模式。

“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没装的话我帮你下载……”为提升园区企业职工反诈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仙舟社区联合汤溪派出所,依托网格联勤警务站,每月开展一次反诈宣传。活动中,网格员向企业员工发放反诈宣传单页,民警结合员工工作生活特点,选取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重点剖析了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网络贷款等常见诈骗手法及防范要点。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为此,仙舟社区联合汤溪镇应消站每季度在网格联勤警务站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大家看,使用灭火器时要记住‘提、拔、握、压’四步,提起来先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对准火焰根部,再按压手柄……”应消站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让企业安全员上手操作。从灭火器规范使用、消防栓快速对接,到火灾现场疏散逃生技巧,每个环节都细致讲解。

“上次培训后,我们按照建议新增了应急照明装置,还整改了仓库货物堆放问题,前阵子安全检查,我们企业拿了最高分。”一名安全负责人说,过去企业安全管理全靠自己摸索,现在有了驿站的专业指导,不仅降低了安全风险,还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截至目前,驿站已组织安全生产培训6场,帮助企业整改安全隐患32处,园区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要有回应。”社区党委书记吴桂芳说,网格联勤警务站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还要当好企业的“资源摆渡人”。不久前,一名企业行政人员来到驿站咨询:“我们有10多名外地员工,想了解子女入学政策,还有部分员工需要办理暂住证,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网格员登记后,立即对接上报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派出所,约定时间到企业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原本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一次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太省心了。”企业负责人说。从治安维护到反诈宣传,从安全生产到政策咨询,仙舟社区的网格联勤警务站,正以“管家式”服务为产业园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

微信截图_20250924091603

三江街道万达社区闲置区域蝶变幸福空间

“争论半个月的事,驿站三天就解决了!”提起三江街道金发豪园小区里新安装的40个充电桩,居民李先生频频点赞。此前,小区计划新增充电桩,但因选址问题引起业主激烈争论,矛盾不断升级。了解情况后,万达社区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在网格驿站开展“三方会谈”,经过三轮协商,最终确定兼顾安全与实用的改造方案。

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万达社区网格驿站“空间再造+机制创新”的生动实践。作为集居民小区、城中村为一体的融合型社区,万达社区下辖14个居民小区和1个城中村。面对多元化的居民需求,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充分整合闲置资源及活动场所,在金发豪园小区打造开放式创新实践网格驿站。走进驿站,一张可拼接的六边形桌子格外显眼——这是网格员的办公桌,也是居民的议事桌:“网格员在这里办公接待,居民有邻里纠纷、政策咨询、水电维修需求,都能随时来;遇到小区大事,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氛围轻松又高效。”社区党委书记张妙君介绍,网格驿站按照“三个一”标准打造,除了一张办公桌,还有一份标注代办服务点、社区卫生站、便民超市等坐标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地图以及一支由网格员、民警、退休党员、志愿者组成的调解队。

在张妙君看来,网格驿站不仅是歇脚点,更是服务前哨所,专职网格员每日定时驻站,居民遇上邻里纠纷、政策咨询,甚至水电维修问题,都能立马找到人、办成事。“我们构建了需求多方提、过程三方议、事项闭环办、成效大家评的‘333协同’机制。”张妙君说,通过每月3日征集民意、13日研判问题、23日协商决策的流程闭环,推动充电桩改造、业委会换届等19项民生实事落地。

议事机制的建立让小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从绿化维护到垃圾分类,大小事务都公开讨论、共同决策,参与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居民范阿姨说,网格驿站一建,有地方说话、有渠道提建议,提的想法还能真真切切落地,感觉整个小区的凝聚力都变强了,住得也越来越舒心。

依托网格驿站,社区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服务群众的“社区会客厅”。快递小哥需要歇脚充电,孩子渴望暑期课堂,老人期盼家门口能实现健康监测……了解需求后,驿站整合10余家社区合伙人资源,推出各类特色惠民服务。今年夏天,驿站还新增了露营椅、乒乓球桌,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前大家住一个小区,却不怎么说话;现在常来驿站议事、活动,邻里关系越来越近了。”居民李先生说,网格驿站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让小区更有家的感觉。今年以来,网格驿站已累计解决居民诉求30余件,举办亲子阅读、健康讲座等活动10场,服务覆盖超500人次。

微信截图_20250924091615

秋滨街道陆村社区乡土资源赋能沟通共识

“我被他养的狗咬了,结果他不认账,我的医药费谁付?”近日,外来务工人员小陈走进秋滨街道陆村社区网格驿站,向网格员寻求帮助。8月份的一天早上,小陈与朋友走在路上时,突然被窜出来的一只犬只咬伤。经朋友辨认,该犬只的主人是附近的一名房东。当小陈联系上房东时,房东表示自己在医院看病,让小陈先去处理伤口。过了几天,当小陈联系房东索要医药费时,没想到房东矢口否认。

“当时是你让我先去处理伤口的。”“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我的狗咬伤的?”眼瞅着当事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专职网格员陆春善与乡音调解队队员敖进奎当即将双方分开,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待双方情绪缓和后,陆春善将小陈提供的证据逐一展示,敖进奎也补充相关法律规定。房东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当场向小陈支付了全部医药费。

这个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网格驿站,是陆村社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社区,陆村社区有近9000名常住人口,其中流动人口超过3000人,占比达1/3。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密集、安全隐患多、治安案件多、纠纷调解难……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近年来,社区坚持问题导向,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理念,在原有“枫桥式”社区建设基础上,打造了网格驿站,同时组建一支乡音调解队,由网格员、新居民代表、民警、律师及志愿者组成,会说安徽、江西、贵州等多地方言,能跟外来务工人员用方言无障碍沟通。

在驿站,网格力量下沉服务已成常态:网格员每天准时坐班,第一时间倾听解决居民需求;调解队员定时上班,主动排查邻里矛盾、化解各类纠纷;律师预约上门,为居民提供法律解读、协议起草等专业法律服务。“我们外来务工的,遇到事怕麻烦,也怕听不懂本地话;现在驿站有会说家乡话的调解员,还有律师帮忙,心里踏实多了。”来自安徽的务工人员小张说。

为了让矛盾化解更高效,社区还依托驿站建立了“五大调解原则”:以乡音搭桥梁、以乡亲寻共情、以乡俗架梯子、以乡亲找支点、以乡规达共识,通过搭建乡音网络,凝聚起乡情乡音力量,拉近调解员与当事人距离,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网格驿站虽小,却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我们建驿站、组队伍、定原则,就是要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让大家遇到问题不用愁、有了纠纷有人管。”社区党支部书记韩荣伟表示,网格驿站将持续打造基层治理“枫桥经验”创新社区样板,推动群众诉求“一站清零”,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提升。

微信截图_20250924091626

苏孟乡湖海塘社区多维服务织就共融圈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8月26日,湖海塘社区绿城海棠小区网格驿站里,歌声阵阵、笑声不断——80名微网格长齐聚在这里,参加社区组织的“温情暖人心,携手共前行”集体生日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面点、分享生日蛋糕,把平日里走街串巷的疲惫一扫而空。“没想到社区还记得我们的生日,太暖心了!”微网格长小李说,“以后再帮居民解决问题、宣传政策,更有干劲了。”

这场温馨的生日会,是湖海塘社区网格驿站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容纳3万余名居民、青年占比超60%的超大型社区,湖海塘社区曾面临服务覆盖不均、居民参与不足、邻里关系疏远的治理困境:年轻人忙于工作,没时间参与社区事务;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的需求难以及时发现;社区活动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超大型社区治理,关键在于精准和联结。”社区党委书记潘益民说,今年以来,社区依托4个网格驿站,打造“网格+志愿服务联盟”模式,通过激活小区能人、创新服务机制,让驿站成为服务站、联结站、活动站。

在潘益民看来,网格驿站的生命力,源于精准而恒常的服务。为此,社区积极吸纳退休老党员、青年医生、律师、文艺达人、园艺高手等成立志愿者队伍,依托网格驿站开展各类特色服务。例如,“公益服务百人团”由多位经验丰富的退休党员牵头,汇聚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常态在网格驿站开展维修、理发、缝衣等便民服务;“青年圆桌会”汇聚医生、律师、会计等专业人士,为民生微实事提供金点子。同时,社区将休闲娱乐、居民议事、红管家—微网格长服务、小区主题党日活动等功能与网格驿站服务融为一体,意在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客厅”。

不久前,湖海城市花园小区居民张大爷在网格驿站“微心愿墙”上写下了“希望有人帮忙维修老花眼镜”的愿望。小区擅长手工的青年志愿者小李看到后第一时间认领。上门服务时,小李发现张大爷独居且腿脚不便,便主动将其纳入“五个一”助老服务对象,每周探望。“现在好了,有事就去网格驿站,网格员、志愿者都能来帮忙,越住越舒心了。”张大爷说。

如果说“微心愿”点亮了邻里情,那么一系列文化共享活动则聚起了人心。今年以来,社区以网格为单位,依托网格驿站,举办了由居民主导、居民参与的“彩虹生活节”系列活动。6月12日,海棠反诈主题公园在居民中掀起了一波夏日狂欢,大家期盼已久的海塘星光音乐会在这里举行。除了音乐会之外,活动现场还有亲子游戏互动嘉年华、志愿服务集市、共富集市等。

“活动超越服务本身,成为居民相识、相知、相助的纽带,社区从物理聚居走向情感交融的‘熟人共同体’。”潘益民表示,当前,“网格+志愿服务联盟”模式推动居民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社区的主动建设者与温情传递者,为超大型年轻社区构建富有归属感的“熟人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如今,在金华开发区,网格驿站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它扎根在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难题,让基层服务更有温度、治理更有精度。(沈桦、吴璇、吴琼)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