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珺 产品出厂保持通畅,产品库存处于可控状态,前方生产装置平稳运行……面对3月以来的疫情,上海石化领导班子与生产、计划、物供、销售等部门组织起了一个强大的作战体系,相关负责人24小时轮番坐镇指挥协调,全力担起保市场、保民生的重任,不让生产停摆。
保原料进厂,消除库存断供险情
“十万火急!硝酸原料库存仅剩三天使用量。”3月31日,碳纤维事业部再次发出求助信号,这让上海石化物资采购中心副总经理姚云辉心急如焚。这两天,采购人员找遍萧山、嘉善、昆山市场,答案是没货没车。何况灌装硝酸的铝制槽车,原本就紧缺。
情急之下,上海石化向中国石化求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终于,传来浙江宁海有原料,但没有铝制槽车。姚云辉他们看到了希望,提议可否用桶装方式运输。认证结果可行,采购人员立即分头行动,一路紧急采购25公斤容量塑料桶,一路调集安徽宿州的集装箱车,一路向上海市经信委申报相关手续。
4月3日,从宿州赶到宁海装载12吨硝酸后又连夜启运的车辆安全抵达上海石化,此时的硝酸库存快要见底。4月10日,30吨硝酸以同样的方式运抵上海石化。两场接力赛,解了燃眉之急,避免了碳纤维装置的停摆。
上海石化产业链长,原料需求品种多。催化剂告急、液氯告急……一个个声音接二连三传出。
4月上旬,炼油部5号炼油催化裂化装置FCC催化剂低于安全库存。此时,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长岭分公司的140吨催化剂正通过水路赶来,一切看似铁板钉钉。然而,上海港码头封港。经过紧急协调,货轮立刻赶往江苏太仓港码头,想不到该码头也封闭了所有通道。
情况瞬间危急起来。姚云辉他们赶紧与中国石化物装部、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寻求,最终决定由从长岭分公司通过公路运输直送上海石化。17日、18日,8辆各装载20吨催化剂的车辆先后到达,大家悬到噪子眼的心才落了下来。
保生产运行,化解物料胀库风险
3月中旬,上海本地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化工产品外销受阻,上海石化物料胀库风险开始不断积累。首当其冲的是危化品液体硫磺,销量锐减。
硫磺是炼油装置的副产品,它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装置运行状况。平时,装置的硫磺以液体形态存在。当时,液体硫磺以每天大约1000吨的库存量快速上涨,严重威胁装置运行。
上海石化立即制定应急方案,一方面,大幅降低炼油加工装置负荷,并加工硫含量相对较低的原油,减少硫的产出。另一方面,把停役了两年的固态硫磺成型装置开起来。他们一边向公安部门报备生产方案,一边不分昼夜抢修装置。3月31日,装置开车一次成功,每天产量约100吨。
“别小看这100吨的固硫日产量,却有效解决了液硫胀库的瓶颈。” 上海石化生产部负责人张利军松了口气。
为了防范大宗物料胀库带来的全面风险,上海石化多措并举。针对加氢渣油库存每天上涨1000吨的情况,及时安排渣油加氢装置降负荷,控制住库存节奏,并腾出两座油罐储存渣油。
针对产品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生产,最大程度协调物料平衡。如近期丁二烯、醋酸乙烯市场转好,马上恢复装置负荷;环氧乙烷产品市场波动大,及时动态调整两套乙二醇装置负荷;对于效益不好的1号聚丙烯装置,安排降负荷运行。
保产品出厂,降低库容周转压力
3月中旬,泰州、无锡等地疫情封控的消息不断传来,这让上海石化最有效益的乙酸乙烯酯产品连连受阻。如果再不出厂,库容无法周转,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
3月13日晚,上海石化销售中心紧急连线化销公司江苏分公司有关部门和当地相关物流单位,讨论产品转运方案。经过多方协调,靖江德桥库同意接收产品,并腾出一周的库容量。同时,动员下游用户早提货、多提货。3月份,乙酸乙烯酯产品出厂量达9302.88吨,创下单月出厂最高纪录,成为疫情期间的一大生产亮点。
近一个多月来,上海石化全面梳理产品发运方式,确保管道运输通畅、争取水路运输增量、缩短公路运输半径。其间,上海石化通过水路、公路的液化气出厂,解决了该公司与高桥石化的液化气胀库问题。4月初,高桥石化每天多出的150吨液化气无法出厂,上海石化接到求助电话后,与炼销公司、高桥石化三方商议决定,高桥石化的液化气由上海石化客户通过公路提运,上海石化的液化气安排海运。上海石化争分夺秒打通了两年未用的液化气海运出厂通道,10日,1697吨液化气通过海运顺利出厂。
“汽油出厂,上海石化以管输和水路为主。受疫情影响,上海及苏州、嘉兴等周边地区的汽油消费量大幅下降。3月份,销售中心大幅提高水路运输比例,扩大销售半径,使当月的汽油出厂量达到了30多万吨。进入4月中旬,汽油发往金嘉湖方向受阻,汽油出厂压力巨大。”销售中心方面表示,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团结协作,一定能战胜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