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人才从“到太仓”变成“回太仓”

2021-07-09 14:27     苏州日报

从项目落户到获得两轮融资,来太仓创业两年多,苏州瑞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新军感慨:“太仓是创业者的福地,我们得到了政府全方位的支持。”

多年来,一直是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标杆的太仓,让千千万万人才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内核——这里是乐居乐业的现代城市,这里是追梦逐梦的理想平台。

这也是太仓对纷至沓来的人才,最暖心的告白:“来太仓,才幸福。”

与城市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的吸引力

“落户太仓,是看中了这里巨大的发展空间。”去年初,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锐带着团队,来到太仓创业,主攻航空航天精密钛合金零部件。

因为相同的缘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大批人才团队在太仓扎下根,结合太仓产业发展规划,补足江苏无机材料产业发展短板,完善区域产业体系。

城市因人而生、因才而盛。同样,对于人才来说,选择一座城市,一个重要理由是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新时代的太仓,具有足够的想象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太仓正处在“势能转动能、优势变胜势的黄金发展期”,加快打造苏州进入上海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围绕‘上海下一站 下一站上海’的目标,太仓将突出产才双向融合,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模样。”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说。

作为人才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太仓的“11155”产业体系,无论是已经迈上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还是正在培育的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个500亿级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都给了人才宽阔的创业蓝海。

立足产业这一硬支撑,抓牢人才这一关键变量,太仓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聚焦特色优势领域,着力构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互动格局。

在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近年来,太仓聚焦重点产业,进一步推出精准政策,靶向引才,用优质产业承载优质人才资源,引导人才紧跟城市发展脉搏。

6月初,太仓印发《关于打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加大对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政策优惠,提供精准支持。

截至2020年底,太仓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1.19万人、高层次人才数达2.03万人,涌现出了昭衍新药、康乃德、同高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

一批又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太仓,成为“上海下一站 下一站上海”合伙人,完美演绎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深度融合的故事。

“一点通”实现36项创新创业高频事项一键直达

“小到装修补贴,大到厂房租赁,包括投融资需求对接,有一套量身定做的方案。”对太仓的创业服务,海德韦尔(太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茸蕾非常赞许。

去年,刚到太仓的顾茸蕾被评为太仓科技领军人才,得到了2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扶持。顾茸蕾说:“基本是一事一议,无微不至,企业发展需要的都替我们想到了,你会感到每个细胞都无比熨帖。”

看得见的是一批批企业孵化、创立,看不见的是一座城市里,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业氛围所产生的链式反应。服务细节更能体现地方政府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的决心。

整合15个部门政务数据,太仓开发了人才政策“一点通”,实现政策适配、待遇享受、项目申报等36项高频服务事项一键直达。联合东吴创投等市场主体,成立规模2亿元的科创人才培育基金,进一步补齐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链。

干事创业的生态环境有多重要,嘉创飞航的事例足具说服力。

跟随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从事无人机教学及无人机人工智能开发教学的嘉创飞航从西安来到太仓。原本只是想开个分公司,但被太仓“店小二”式服务打动,嘉创飞航干脆把主体业务都搬了过来。

该公司负责人符文忠告诉记者,公司注册在研究院楼里,“这是写字楼,如果营业执照上没有生产,企业就变成纯研发,那我们的产品怎么出呢?”为解决这个问题,太仓专门开会讨论,最后给企业执照加上了生产。

一个个科创载体是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结构件。目前,太仓正朝着人才社区的目标,提升科创载体的一站式服务功能。

“在人才社区里,我们可以提供全市政策的集成服务,人才只要带着大脑、带着电脑来,在这里创业、孵化,其他需要的各项功能配套,不出社区就能全部享受到。”太仓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卫江说。

这样的人才社区,太仓已经在部署搭建。在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内,将建设一个34万平方米的大型智汇谷,集研发、孵化、小试、中试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留人先留心,提升城市归属感幸福感

一套“人才公寓管理系统”,实现申请受理、资格审核、配租签约、入住办理、退租管理等12项业务全程网上流转,人才“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部申办事项。

太仓依托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的“太仓人才”移动服务端,让人才公寓的服务更加温馨。

对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来说,做好人才服务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因为城市缺少存在感和归属感,造成引进人才的流失,折腾的是人,浪费的是才。因此,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要求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

依托人才政策“一点通”微信小程序,太仓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升级,变“人才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才”。同时,深入实施人才乐居工程,积极推动市镇两级人才公寓建设,以最优营商环境和最强比较优势拴心留人。

聚焦未来发展,太仓率先推出“首年生活补贴”等创新举措,上海14所“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太仓企业工作,可享最高10万元生活补助。近几年,沪上大学生来太就业人数年均增幅超30%。

在一项项精准施策的服务举措推动下,太仓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不断完善,各类人才对太仓“吾心安处即故乡”的幸福感、归属感持续升温。

在太两年多,万新军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太仓软件园为入驻企业和人才量身配置了餐厅、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万新军说:“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工作、生活等细节问题全无忧,我们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创新创业。”

随着沪太同城的加快推进,太仓在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全面对接、引入上海优质资源,如引进瑞金医院、世外教育,太仓医保卡上海通用等,更增添了人才扎根太仓创新创业的意愿。

“我们希望人才从到太仓,变成回太仓。”胡卫江说。一字之变,体现出太仓营造的人才归属感。

“太仓既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幸福城市,也是一座潜力无限的未来之城,更是一座爱才惜才的舒心之城。”汪香元说。(顾志敏 周哲)

【责编:倪珺】
原标题:人才从“到太仓”变成“回太仓”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