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浙江金华婺城区奏响都市农业“交响曲”

2021-01-22 16:5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图片_202101221506382

如若画境中的婺城乡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马晓芬 记者沈贞海

“十三五”期间,浙江金华婺城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环境越来越美……在从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大区迈进的道路上,该区脚步铿锵,唱响了都市农业的最美和声。

实施乡创行动 赋能产业兴旺

冬日里,婺城区美丽农村公路新朝线上,素有“江南的小布达拉宫”之称的罗店镇大岭村,“山野蜜语、层楼叠翠”,尤其是近百亩绿油油的橄榄树,承载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让人充满着期待与向往。在“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的号召下,2019年,在镇、村两级合力之下,大岭村顺利完成了4000余亩土地流转。2020年7月,该村引进大岭油橄榄基地有限公司“华东橄榄文化基地”,撬动了特色种植产业的大市场。

近年来,婺城区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探索打造政府、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企业、乡贤、金融、协会的“7+X”乡创命运共同体,盘活乡村资源,激活乡创要素,全力打响乡创婺城品牌,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婺城农村的创业环境好,正是梦想得以施展的地方。”在蒋堂镇李塘下村,大学生黄秀秀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经营占地200多亩的阿莫田舍有机农庄,获评“2020年浙江省省级示范性青创农场”。她说,希望有更多青年人能扎根乡村,燃烧青春,实现价值。

与此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新华,在雅畈镇汉灶村合作建设中国婺州窑博物馆,发掘、传承婺州窑文化;竹马乡贤陈树谦将事业重心从上海、广东转移到家乡,投入到竹马乡中国苗木产业智慧博览园乡创项目,总投资10亿元。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谋划了44个乡创项目,到位资金达21211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乡村治理 助推全域焕新

隆冬时节,迎着熹微的晨光,竹马乡下张家村保洁员开着智慧垃圾收运车,挨家挨户收集生活垃圾。只听得“嘀”一声响,保洁员将农户家的分类智能化芯片垃圾桶,对准刷卡区一扫,信息便读取成功。“分类正确,合格。”通过肉眼判断后,他对农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按键确认。

源头分类是起点,终端解决是关键。分类好的农村生活垃圾,去向何方?随着保洁员的指引,在田野深处,记者看到了一座外表美观、功能齐全的阳光堆肥房醒目地矗立着。智慧垃圾收运车驶进倾卸区,将分类好的垃圾倾卸到阳光堆肥房中。“阳光堆肥房产生的肥料将用于增加土壤肥力,有效降低种植成本,对于‘茶花村’的村民而言,真是一件大好事。”下张家村妇联主席吕艳青高兴地说。

近年来,婺城区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成经验”的目标,全区全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念好“减控分”三字诀,唱好垃圾分类“七步曲”,持续深化完善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党委统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社会运作的全域化分类模式,扎实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乡全覆盖、行业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断攀升,资源化利用率达9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与此同时,婺城区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上不断发力,以全域美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评选活动为载体,积极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提升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美化村容村貌,促进乡村振兴。

深化农业改革 助推乡村振兴

冬阳和煦,照耀在婺城希望的田野上。在乾西乡栅川村的金泉畈农旅综合体项目基地里,记者看到沟渠通达,田陌交错,负责人丰群飞正与工人一起忙着播撒有机肥,为春耕作准备。

“离开春还有十来天,趁着这段时间,我们好好地涵养土壤肥力,为今年大干一场打下扎实基础。”丰群飞笑着说,得益于农业“标准地”改革,分散的农田整合成适合机械化操作的大面积农田,既提高了种粮效率,又提升了种粮效益,他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婺城区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并走在全国前列。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动耕地连片流转,并设置控制性指标和亩均投入产出,形成农业“标准地”地理图和项目库,用于精准落地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通过整合生产要素、转变生产经营等方式,建立以土地流转、服务招商、风险保障为重点的全流程农业“标准地”改革机制,提升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聚化、组织化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截至目前,婺城区已通过农业“标准地”模式新招引农业项目56个,面积32093.86亩,累计投资52658.05万元,认定存量农业“标准地”项目131个,面积28711.24亩,累计投资48969.31万元。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