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资”智慧监管工作的推进,永康的乡村村务更加公开、透明,民心更加齐聚。图为11月18日,永康市纪委监委在花街镇倪宅村举行信访问题公开反馈、公开评议。记者沈贞海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永纪轩 记者沈贞海
打开“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扫描上传转账支出,村监委会主任、村两委、三资管理中心代理会计等先后完成了支出的审批和审核确认,一笔村集体的开支就这样走完流程,全部办结也就十多分钟时间。
这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从浙江金华永康市花街镇倪宅村了解到的农村“三资”监管新模式,让村集体的“钱袋子”捂得更紧,过程更高效,资金使用更透明。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是基层公权力闭环监督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优化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永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以来,永康市立足实际、先试先行,创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三资”会计代理、率先上线“三资”智慧化系统、率先探索运用丰收社区云“码上”公开、率先成为省版“三资”2.0系统6个试点县市之一。永康市2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业人员参与全省“三资”管理系统修正测试和标准制定,业务管理、合同管理、“三资”公开等意见建议均被采纳。
改革至今,永康全市村级财务纳管代理率、按时报账率、账务处理率、按规公示率实现100%,未新发一起“三资”问题信访,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上升,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净化。
颇具文化底蕴的花街倪宅村。记者沈贞海摄
“三资”全面纳管,不留盲区
——监管范围全覆盖。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和“三资”改革监管需要,将所有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城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及村(社)内独立核算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核算村属企业的“三资”管理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全纳管。
——监督重点更全面。进一步强化对村属企业的监管,严格划分村企财务界限,防止村企混账核算。推行单独开设账户的村属企业一年一审计。企业经营项目资产资金纳入村集体统一管理、核算,并由镇(街道、区)“三资”服务中心代理。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属企业派驻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的监督审查,严防村属企业成为村集体或村干部的“小金库”。
图为村民正在仔细阅读、填列《永康市纪委监委“两公开”工作满意度测评表》。记者沈贞摄
“三资”专业代理,剔除“门外汉”
——服务确保“双规范”。在不改变村级“三资”权属、不改变监督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全市集体“三资”管理会计业务委托永康农商银行代理。规范人员管理,“三资”代理人员统一招聘、培训和考核,目前配备的52名专业代理队伍已实现大专以上学历100%,会计证持证比例74%。各镇(街道、区)“三资”代理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统一设计业务受理窗口、升级电子办公系统、配齐“一村一柜”。
——财务实行“双审核”。改变镇(街道、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职责重叠身份,“三资”代理中心每笔款项由农商银行“三资”代理专业人员、镇(街道、区)代理中心负责人执行双重审核后才能予以拨付,确保会计代理工作的独立性,保障资金支出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制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新制度和操作流程18项,聚焦操作、内控、考核、监督、问题、线索移交等各个环节,形成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司法管权”的规范机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改革至今,该代理中心共代理农村“三资”收入业务80258笔,金额77.11亿元,支出业务192093笔,金额74.42亿元。
信访问题公开反馈、公开评议会现场。记者沈贞海摄
“三资”线上审批,更加规范
——审批限额精细化。调整审批限额,明确审批权限。村集体财务开支按单笔3000元以下、3000元至5万元、5万元以上三个档次明确审批人员,按流程化进行线上审批。
——审批过程智能化。依托浙江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三资”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实时化。审批流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包括“远程操作,信息提醒,同步阅办,联动审批”等程序。村级财务收支审批业务全程纳入平台进行管理,实现数字化审批监管,各级审批人员依托手机APP随时随地就能完成在线审批,整个流程全规范、全留痕,可追溯、可倒查,有效杜绝越级签发、资金先用后批、审批时间拖沓等现象,全面提升农村资金拨付审批效率。
据悉,目前,永康全市共有22个行政村试点上线,安装手机APP村干部110人;在线审批系统共审批支付389笔,支出金额354.85万元。
“三资”实时公开,云端监督
——打造线上线下“双公开”。创新财务云监督,积极推进三资信息“纸质+电子化”双公开模式。村级财务按规定程序如实在村务栏公开的同时,开通“三资”公开“绿窗”互动电视平台,由“三资”代理中心负责将财务开支原始凭证扫描输入“绿窗”平台,财政资金为每个村经济合作社安装至少1套互动电视,实现人人可点播、户户可查阅,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在家实现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共利用数字电视公开“三务”信息402个村。
——推动指尖监督“码上看”。积极推行二维码、手机端、电子查询系统和网络等数字化、智慧化公开方式,在实现纸质和“绿窗”互动电视“双公开”的基础上,全省首家试点开发丰收社区云,推行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手机APP“T+1”公开和基于公众微信号等载体的“二维码”阳光村务公开。村民动动手指就能实时查询本村村级组织“三务”公开情况,“三资”交易的事前村集体民主决策、事后合同信息运行等情况,有效提高公开查询便捷度和查询率,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资”数字支付,源头管控
——实现“一村一账户”。全市各村级组织只开设或保留一个银行基本账户,从源头上规范村集体收支业务。取消备用金制度,村集体备用金账户由镇(街道、区)“三资”服务中心托管。村集体经费使用和支出实行实报实销,有序推行村务卡开通使用。
——实行“无现金收支”。改革现金收支管理方式,在全市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资金收支非现金结算制度,全面建立二维码收款、网银转账支付制度,减少村集体资金结算中间环节。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取资金通过转账或二维码收款等方式缴存至镇(街道、区)“三资”服务中心指定村集体账户,支出资金通过网银等转账方式支付。依托“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和网银收支审核平台,资金收付系统审批,层层授权、责任到人,有效防范虚假列支、坐收坐支、账外账、个人截留占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和“小微权力”腐败发生。截至目前,已实现二维码收付村居52个,实现村务卡收付村居16个,共计发生额约155.5万元。
“三资”全程监管,强化预警
——实时预警防风险。借助“三资”智慧监管平台风险预警系统,若出现与系统内原设定的收款计划不符、收款时间延迟、合同金额过低、合同到期等可疑问题或其他突发情况,由系统自动进行实时预警。在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市纪委开设端口,实现预警及时推送,达到村居与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与监督部门的双向互动、实时监督。
——制度保障促监督。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线索移送机制、整改督办机制、问责通报机制,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部门单位一体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和问题整改工作。强化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健全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切实增强监督精准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针对10大项691个问题共下发整改通知书626份,移交问题线索5个。
媒体记者聚焦永康。记者沈贞海摄
“三资”智慧监管助力乡村管理现代化
在“三资”智慧监管的背后,是永康农村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智慧化:矛盾少了,和谐多了;抱怨少了,赞扬多了……
以永康市花街镇倪宅村为例,该村现有农户657户,人口1590人,外来人员6000多人,共有党员9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600元。近年来,村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相继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善治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省级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永康市“文明村”“文明单位”“卫生村”“先进党支部”“治安保卫先进集体”。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授予“五星”基层党组织。
倪宅村只是永康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下,永康正着力打造“优雅城市、大美乡村”。该市11个镇全部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全国宜居示范村庄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3个、特色精品村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6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2.51%。
一个愈来愈美、愈来愈和谐的永康正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