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义乌携手汶川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

2020-07-25 14:1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1559268789767

扶贫车间。记者沈贞海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连日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郭家坝村扶贫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车间主任林福美正在手把手指导工人熨烫衬衫袖口。这个由浙江省义乌市福田街道援建的扶贫车间去年6月开始投产,受疫情影响,一度停工,今年2月19日起正式复工,这也是汶川县春节后首个复工的来料加工车间。

“我们车间一共有35人,带动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来料加工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林福美说。

按照浙江省对口支援工作部署,汶川县是由金华市本级及兰溪、义乌共同结对支援。汶川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为了照顾家庭等原因,大多数人不愿意外出务工;义乌则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各类商品需求旺盛,许多生产企业被“用工难”所困。在这种背景下,“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应运而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2018年8月下旬,义乌与汶川签署来料加工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当年9月,在福田街道和义乌来料加工联合会的努力下,首批义乌小商品订单到达绵虒镇高店村来料加工车间。与此同时,“汶川县人民政府驻义乌来料加工联络处”在福田街道挂牌成立。2019年开始,汶川全面推广发展来料加工扶贫产业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1559268804524

扶贫车间一角。记者沈贞海摄

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就设在该县威州镇。车间主任杨梅负责详细记录各加工点物料收发等数据。“我们主要为义乌代加工内裤、衬衣和小工艺品。首先,义乌把原料发到车间总部,总部再将原料分发到35个分车间,完成所有工序后,再返回总部,通过质检、包装,最后发往义乌。”杨梅说,车间每月加工30多万件。每加工一批结一次账,工人加工一件可挣 0.7元,手脚快的每天能挣七八十元,“真的要谢谢义乌!”

和杨梅一样,说起义乌,林福美也倍感亲切:“我已多次去义乌,学习衬衫先进的生产和销售经验,每次去都像走亲戚一样!”就在上个月,林福美还注册了衬衫品牌“義蜀缘”,她希望通过这个品牌,感谢义乌政府和人民。同时希望借助品牌优势,增加利润,让老乡们获得更大的收益。

据了解,自从结对帮扶以来,义乌市已累计为汶川举办来料加工技能培训班26期,受训人员超千人。汶川现已在全域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5个,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就业人员突破1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人,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月。

金华市发改委主任金文胜表示,抓产业促增收是脱贫的关键。汶川劳动力优势加上义乌大市场的优势和成熟的来料加工经验,通过开办扶贫车间,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是实现合作发展、互惠共赢的一种高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下步还要向金华市其它结对地区推广。(邵建伟、钱旭升 记者沈贞海)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