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
■“工位登记”适用范围扩至全区全部16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医疗器械企业“一证两址”试点范围从保税区扩大到整个自贸区
浦东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十条”措施昨天出台,为浦东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注入新动能。
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提升市场开放度、许可便利度,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是浦东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的一大亮点。在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的“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拓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试点范围”等创新制度,将为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提供助力。
预包装食品销售是商业零售领域最为常见的一种经营业态。实践中,创业者如果想开一家街头巷尾常见的“小超市”“便利店”,在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还需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这在商业零售领域连锁企业、大型企业拓展市场过程中尤为明显。而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相较食品生产、现制现售、餐饮服务等业态,预包装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小,能够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有效防范。
为此,浦东市场监管局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方案,在自贸区内率先试点将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由审批改为备案。改革后,自贸区内食品经营企业仅从事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活动的,可以在办理营业执照时一并提出食品经营备案申请,取得经营范围含“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营业执照。这样一来,企业无需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实现了“减证”,同时在监管环节,这些企业仍作为食品经营企业纳入食品的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后,企业取得经营资质时间从过去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
上海世博百联商业有限公司昨天获颁了新的《营业执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将更为灵活,可以在超市、食品专业店、食杂店、食品商贸等不同业态间进行自由转换,无需再办理变更手续,也可以更多、更快布局新店,迅速填补市场空白,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解决企业“场地”难题
此次浦东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进一步聚焦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住所登记制度,让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企业开业更便利。其中扩大“工位登记制度”试点范围政策,将让更多创业者受益。
“场地”一直以来都是创业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浦东市场监管局在部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试点“工位登记”,即在一个房间内可布置多张办公桌,按座位设置一个个“工位”,新起步的创业者可以通过租借这些“工位”来注册企业,降低企业初创成本。衍禧堂医疗创客孵化器公司作为浦东首批试点“工位登记”的孵化器企业,目前已有70余户入孵企业为此而受益。
试点政策推出后,受到了孵化器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普遍欢迎,不少企业在大调研走访中提出,希望进一步拓展“工位登记”的覆盖面。浦东市场监管局积极回应企业需求,在此次“新十条”措施中,将“工位登记”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区经认定的全部16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以助力更多创业者“轻装上阵”,让广大创业者在“工位”上放飞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新十条”中,“一证两址”政策为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增活力,也备受关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是指同一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原发证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在原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备案凭证上载明第二个经营场所,与原经营场所相互依存。此前,浦东市场监管局在保税区先行先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试点,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给医疗器械贸易带来了便利,目前已有70余家保税区企业获得试点“红利”。此次“新十条”中,进一步将试点范围从保税区扩大到整个自贸区,有利于打造自贸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金牌服务延伸至“企业侧”
不少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困惑:企业处于草创阶段,很多好点子、金创意,不知道如何合法合理付诸实践,贸然投入,又怕不小心行差踏错,亟需“贴心人”来排忧指路。
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徐敏命名的“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就是一支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金牌店小二”团队。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坚持“改革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贴近企业需求、实现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秉承对企业“有求必应”的宗旨,目前已帮助解决企业注册登记等急难愁问题2600余件。
在此次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中,工作室将继续把服务延伸至“企业侧”,推动构建“三定”服务机制,进一步打造成为全市监管系统的专业化服务品牌:一是定向挂钩,与孵化器等企业服务平台建立定向服务机制;二是定期沟通,通过创业辅导课等形式,向企业宣传新政策,解答创业疑难;三是定制方案,为新经济企业、重点项目等提供针对性服务。
浦东市场监管局局长吴伟平表示,改革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浦东将推动“新十条”尽快落地见效,使企业得到更多实惠。同时还将继续保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精神,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推出更多创新制度和服务举措,为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而持续努力。 (王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