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沈贞海 通讯员俞萍
“我们就是‘救火队’!”
15天,帮助5家口罩企业提升产能20倍;17天,金华首条自主研发的口罩生产线下线。过去1个月,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开心也最艰难的日子。
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金华唯一一家被列入国家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
自从1月30日被编入“金华市防疫企业技术服务保障组”, 公司24小时免费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修机器。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抽调技术骨干49人次,帮助5家口罩企业提升产能20倍,大大缓解了金华口罩短缺的状况。
又在企业急需增产却一“机”难求的紧要关头,自主研发口罩机。克服了产业链供应不足、技术工返岗率低以及交付时间短等难题,俞兴与团队花了17天研发出金华首条口罩生产线。
8小时,停产一年的机子开工了
疫情爆发之时,金华各大医院急需大量口罩。而金华市区唯一一家具有医疗口罩生产资质的企业,却因经营不善从2018年就已停产,口罩生产线一年多没有开工。
现在生意来了,机器却“纹丝不动”。天天有人堵在门口要口罩,公司负责人徐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恰逢春节,又赶上疫情,外省专业修口罩机的人,一时来不了。他先后找来的三拨人都是“外行”,修了一个礼拜都没能让机器正常运转。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金华市经信局投资创新处副处长钟鸣带队检查企业生产情况,了解了这一情况。“找硕和试试”,钟鸣立刻打电话联系了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灵。
“要费点功夫。”当洪灵看到机器的一刹那吃了一惊。机器是二手的,本身存在设计缺陷,加上长时间未使用,重要零部件破损、电机坏了、塑料气管老化、传送带磨损严重……
“怎么样?能修好吗?请你们一定要想想办法。”徐军一边陪洪灵看机器,一边用期待的语气试探道。“能!”听到洪灵肯定的答复,他长舒一口气。
下午3点,洪灵带着工程部和电气部两位骨干来了。3个人带着工具和零件一头扎进车间修机器。把破损的零件全部拆掉、重新调试机器、研究口罩生产工艺……饭都顾不上来,连续干了8个小时。
晚上10点钟,车间里传出机器轰鸣声。厂里厂外,欢呼声一片。2个小时后,6000个口罩出厂。“你救了大家!谢谢……”看着工人们把一箱箱口罩打包装车,钟鸣和徐军激动地握着洪灵的手不放。
由于机器老旧,生产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卡壳”。洪灵和同事们干脆轮流“陪产”。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出现问题立刻修。这一陪就是11天。
从1月30日开始,硕和共抽调技术骨干49人次,为全市5家口罩企业提供511小时维修服务。金华口罩日总产量从3万只一下子跃升到60万只,极大地缓解了口罩缺乏的状况。
17天,首条自主研发的口罩机下线
“我们自己造机器,如何?”
“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2月11日一大早,俞兴被一阵急促的电话惊醒。是钟鸣打来的。虽然,全市医用和民用口罩企业都动起来了,但是由于企业设备陈旧,产量远远赶不上防疫需要。市面上机器疯狂涨价,花几百万都买不到,而本地企业急需一批新机器扩大生产。
商机来了,俞兴却有点犹豫。疫情当前,他们面临三道坎:外协代加工的企业不能开工、技术人员到岗不足、研发时间太短。“连修机器的标准零件都很难买到,更不用说造一条生产线出来了。”
口罩机有9130个大小零部件。其中,400多件是标准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剩余的都是非标准零件,也就是说8700多个零件需要拿着图纸去工厂定制。
挂掉电话,俞兴马上打给了洪灵。“大难之时,国家需要,我们义不容辞。而且有企业订购,不怕没销路。那就干!”两人商量定之后,立刻行动。
马上成立“医用普通口罩全自动设备研制小组”。首批先制造10条生产线,预计形成100万只/天产能。
列出25家市内、省内和省外的生产配套企业,交由金华市经信局负责对接省经信厅进行开工备案,解决外协代加工这一难题。
没人手?紧急召回金华范围内的工人,度过14天隔离期就开工。
找图纸、采购标准件、联系外协代加工企业、联络物流运输、对接返工人员……分头行动,全部限时完成。
为了把控质量和进度,工程部部长陈卸件每天蹲守金华模具城。工人没有返岗,厂里就老板和老板娘两人。他当起了“小工”,动手、扛包、下料、切割一肩挑。
紧张而漫长的10天过去,零件全部按时到厂。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环节——组装调试。俞兴找博星工贸借来了2个技术员,组成17人的装配组。由俞兴带队,分两个班次24小时连轴转。“几乎没怎么睡过,整个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俞兴说。
中国制造助力全球战“疫”
2月28日,首台样机顺利完成。一片片淡蓝色的口罩如同雪花一般从机器里“吐出来”,那一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3月10日左右,首批10条生产线完成组装调试,送至企业投入了生产,当日生产了80万只口罩。
“硕和有新机,只卖55万”的消息一下子不胫而走。那段时间,俞兴每天要接200多个电话,有省内的,有省外的,还有从国外打来求购机器的。“机器我要了,多少钱,你开个价。”这句话是他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甚至有人开车,直接堵在他公司门口要机器。
“公司有3000万的订单需要赶工。转产造口罩机是为了金华防疫企业需要,暂不接受预订。”听到斩钉截铁的拒绝,这些人都悻悻离开。“每多生产一个口罩,等于为社会多出一份力。”俞兴感慨地说,经过这一次突击练兵,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一次精神升华,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硕和还在加紧制造组装第二批15条生产线。预计4月初投入生产,届时金华的口罩短缺问题将一举解决。
目前,国外疫情有蔓延趋势,国内口罩企业纷纷内销转出口。口罩缺口巨大,市场对于口罩机器的需求也日趋旺盛,而这,也让硕和看到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