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不完善、配送时间长、运营成本高是农村物流服务绕不过去的难题。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三级城乡物流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公交带货为主,专线物流为辅”的农村公共物流服务体系,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保障,打通了农村公共物流最后一公里。
公路、公交“村村通”“公交带货”进农村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全市农户数21.27万户,农村劳动力38.19万人。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大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为满足农民物流服务需求,嵊州市从配套政策、基础设施、运营机制保障等多方面夯实农村物流服务基础。
嵊州市以政策推动农村物流建设。2018年,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将农村物流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新建、改造、提升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80个,创新发展城乡货运公交等农村物流模式。2021年初,嵊州市出台工作方案,将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列入嵊州市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为此嵊州市积极推广共同配送模式,已经建设了交邮农村物流结合网点90余个,推进了运输服务站、村邮站、丰收驿站、农村电商服务站等融合发展,实现了“一站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嵊州市积极补上基础设施不足这一制约农村物流服务的关键短板,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行动,实现公路、公交“村村通”。通过建立交通项目信息数据库,结合农村交通建设改造规划,构建交通需求模型。同时,开展“路见不平你来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网络征集活动,汇聚民智民意,为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截至目前,该市已提升改造农村公路750公里,为农村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为开通的上坞山辉白茶专线
为了提升城乡公交客运系统的运营管理效率,嵊州市积极整合运输资源,组织对原有城乡公交车辆进行国有化收购,引导“村村通公交”将农村物流作为重要业务之一,为“公交带货”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物流网络全覆盖 一条纽带连城乡
农村地区路程远、业务量偏小、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快递企业“不愿下”“下不去”“稳不住”,物流服务只能延伸到大型乡镇,农村居民追求便捷购物、卖货的要求难以满足。为此,嵊州市以“村村通公交”为基础,持续加强各类资源整合,构建了“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三级城乡物流服务网络,成为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快递覆盖率100%。
图为城西配送中心
2018年6月以来,嵊州市持续整合“四通一达”、邮政等快递资源。在嵊州市区内建立了一级分拨中心1个,二级配送中心3个,在农村建立物流服务网点295个。以下行件配送为例,快递经过分拨中心分拣、配送中心分配后即可由城乡公交送至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
嵊州市充分开发“公交带货”客货线路资源共享。以252辆城乡公交车辆为载体,免费将货物及时送到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此外,结合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需要,嵊州市以8辆农村物流配送专车为载体,开辟农村物流专线。
“一站多能”拓展网点服务 促进城乡物资双向流动
嵊州市主要借助农村原有便利店、小卖部、农资店等承接快递代收功能,方便了农村群众在家门口收发快件。通过规范网点运营,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跨领域合作,不断提高网点的自我造血功能,推动农村物流系统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嵊州市致力于打造规范化运营的星级服务网点,在每个农村物流网点显目位置悬挂城乡公交农村物流件托运流程、农村物流件取货托货流程、农村物流件服务标准等规范流程、城乡公交带货线路流程示意图、快递价格表等,实现明码标价、规范服务。同时,创设基于站点设施、站点功能、服务水平、运营能力、顾客满意度5个维度的星级农村物流点评价体系,规范物流网点建设标准、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提升农村物流点的服务水平。
图为三星级农村物流点(北漳运输服务点)
嵊州市搭建“快快城乡配送”物流信息平台,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平台根据物品运输情况及时向网点及收件人自动发送提示信息,实现运输环节、到站情况、签收状态全程可视可查,为农村居民提供“一键下单、不出远门”式收发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单90余万件,实现城乡物资48小时内双向流动。
嵊州市不断探索拓宽“网点+”服务边界,通过“功能拓展、资源互换、连锁加盟”等方式,扩展农村物流服务网点的服务功能。例如,通源村物流服务网点的站长也是社区团购平台的团长,每月社区团购订单量近千件,方便了村民购物。
嵊州市还依托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农产品上行机制。从运输服务站员工、本地村民中择优聘任“乡使”,承担物资集散、信息传送、农产品宣传、民情采集等职责,引导农户入驻、使用“乡村云”等电商平台。(杨楠、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