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倪晗、记者沈贞海
城市的发展建设如同下一盘大棋,决策者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一个动作犹如落下的每一颗棋子,一招一式皆有文章。
在金华开发区广阔的大地上,如何下出“妙手棋”,实现创建省高能级战略平台的“满盘皆活”?金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旭辉说,开发区正以片区开发为抓手,探索“特许经营+地方国企+大型央企”的开发构架、“区域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开发区模式,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开发、三级联动、封闭运作,加快建设标志性战略性大平台。
依循战略指引,锚定正确航向,金华开发区积极推动平台拓展向更高能级转型,通过产业的优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通过城市的建设聚集高水平人才,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创新,促进优质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不断有机更新腾空间、创新驱动“高产田”,形成合而为一、合作共赢、和合共生的“化学反应”和“乘数效应”。
更新腾挪提升空间承载力
自从把办公地点搬迁至湖海塘西岸,金开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张翠玲几乎每天都在下企业,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跑遍了辖区内的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通过服务好现有企业,梳理辖区企业用房,为接下去中央创新城(南区)片区开发工作提供了前期准备。
“经过细致调研发现,中央创新城区域内城市配套服务缺失,东西向交通不便,整体在城市功能、交通联系、产业发展、人气活力、城市风貌方面已无法满足区域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提档升级。”张翠玲将自己的调研报告上报,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一致认可,开发区随即成立了以管委会统筹、国企操盘、部门支撑的工作推进体系,拉开开发建设序幕。
“作为老工业基地,湖海塘西岸发展从依赖增量土地进入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产业空间稀缺且政府掌握的产业空间体量较小严重制约了重大项目招商和落地。”城市更新局局长叶志忠说,这样的发展现状也让产城人融合度与匹配度不高,导致整个区域发展低质低效。
金华开发区按照“统一收储、分期更新、安置先行、无缝衔接”的原则,制定了《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开发腾挪实施意见》,分类腾挪按照企业,通过原地保留提升、重新供地建设、标准厂房安置、制定厂房安置、协议收回推出等六类方式。为了降低搬迁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开发区还配套制定了企业征收、项目激励、厂房安置等多个政策组合包,努力让腾挪企业腾挪过程中产能不减少、发展不变缓。
在多渠道筹集物业空间上,开发区还采取自建方式来储备空间。通过采取政府自建的模式,高标准打造了以金开现代制造园等为代表的标准厂房,助力开发区打造“科技+”产业集群,在原有企业腾挪的基础上还集聚了清科半导体、百盛精密机械、澳特玛科技等规模型科技创新企业。接下来,开发区还将在11个地块集中打造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建设完成后可以提供近250万平方米空间。
在为企业“筑巢”的同时,金华开发区还特别为人才的安居乐业“筑巢”。开发区出台了《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用房申购管理办法(试行)》,为辖区内人才住房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同时,万豪天禧、观湖蓝庭、金华之心等人才住房配套体系正日渐完善,可以有效满足不同人才的居住需求。
棋眼落子耕耘创新“土壤”
近日,由中交城投牵头,四航局、一公局集团、二公局、四航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金华开发区中央创新城(南区)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合作期10年。
“借力央企、优质资本,承接外部溢出效应和转型势能,强势推进综合开发正在成为中央创新城开发建设,可谓是在棋眼落子的关键一招。”张旭辉表示,这一关键就在于体制机制的大胆创新。按照“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创新机制”的原则,开发区负责前期征地拆迁、基础配套、社会治理等事项,合作方重点负责产业导入、产业培育、项目落地,力求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共享发展、共赢发展。
政府筑好巢,花香蝶自来。截至目前,金华开发区区域内签约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5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近40亿元,以“投资高、产值高、税收高”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占据多数,含金量十足,为中央创新城高质量发展开了个好头。
腾讯把新项目布局在了中央创新城,将携手开发区围绕产业高能级转型和城市高品质提升,成立合资公司,打造“新文创+新科创”双创基地,带动区域数字化发展。“项目选择落户金华开发区,既是看重区域发展的潜力,也是腾讯为满足数字化建设、新业态培育市场日益增长需求的有力举措。”腾讯副总裁道峰满怀信心地说,为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腾讯将在开发区打造一批智慧新场景,搭建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新平台,构建重点产业及行业云平台,共同打造集产业创新示范、科研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品质城市服务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新范式,持续构建城市数字化新引擎。
金华开发区利用区位优势、产业政策优势,打出“平台+人才+政策”的组合拳,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片区开发为路径,围绕玉泉溪产业生态轴和湖海塘以西等片区城市更新,对工业区块线范围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为实体经济保留充足的产业用地。在确保人才留得住方面,全力做好人才公司、“人才智谷”两大人才平台,实施“揭榜挂帅”“万人计划”“双龙计划”“婺星回归”“金开英才”“金蓝领”等人才创新载体,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在制度供给方面,围绕子女就学、人才住房、减税降费等“关键小事”,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释放潜能点燃区域发展新引擎
8月27日周五,金华开发区招商三局局长贡吕真一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到已落地中央创新城企业“三服务”,中午赶来与上海到访的企业座谈,对接上海创新科技企业与开发区产业合作的可能性,下午又参加了项目规划报告评审会……
“如果说以前上海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寻求合作,更多的是拓展产业发展的物理空间,如今的上海企业前往周边地区考察,更多看中的是当地的产业基础配套,比如金华开发区就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上海初创研发企业直接可以在这里‘拎包入住’,直接开展试生产。”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教授8月份两次到访开发区,他已经暗下决心把超级电容器项目的成果转化基地放在开发区。
高质量实施片区开发,平台向高能级跃进,点燃区域发展新引擎。“实施片区开发后的中央创新城将持续撬动着城市发展潜能,为构建新的产业集群奠定基础”叶志忠说,片区更新前产业用地(工业)约2800亩,空间面积约190万平方米;更新后产业用地(MO和商务办公)约1500亩,空间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其余用地建设住宅和休闲娱乐等,为片区内产业以及周边高端装备制造园、秋滨工业区等平台提供生活配套。
“横向有产业协同、纵向有产业拉动,开发区能量辐射的广度深度都在快速跃升。”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卫在考察开发区时说。目前,开发区先后对接了上海临港科创、国家知识产权局、奥飞娱乐、中交二公局、中交绿色产业研究院、双碳研究中心、联东U谷等相关单位,为片区产业集聚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中央创新城(南区)建设已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践:金创绿谷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规划打造集科研、金融、展示于一体的高层商务办公大楼;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位于新体育馆北侧,占地约136亩,规划打造成为集会展中心、图书馆、星级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商贸综合体;湖底隧道项目总长度约2.5公里,将贯穿湖海塘东西两侧,让两岸生活直线对话。通过产业高端研发要素的集聚,赋能周边秋滨老工业区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区产业升级,为周边其他平台提供创新源动力和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建成后,中央创新城将成为集“科技、贸易、人才、文化”为一体的产城融合、都市服务重要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