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财经

而立浦东再出发 | 站在新起点奔向新征程,浦东把“王牌”打出时代新内涵

2020-11-05 10:21     来源:浦东发布

30岁的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年前,浦东从一片郊野之地起步,融入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成为改革棋局中的重要落子,迈出推动中国扩大开放的关键一步。30年后,浦东以全国1/8000面积,创造了全国1/80GDP、1/15货物进出口总额。如果说中国的海岸线是一把弓,长江流域如同弓箭,那么浦东就是箭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挺立开放潮头,满弓射箭。

不断提高开放能级水平

今年8月末,证监会网站发布的一条批复引起广泛关注。该条《关于核准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意味着全球资管规模排名第一的贝莱德率先拿到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持股的公募基金。

从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开外资股比限制,贝莱德于当天向证监会递交设立申请,到正式获批、靴子落地,前后不到5个月。

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之所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一方面在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性,开放的节奏必须稳健,有特定的时间安排。另一方面,更在于它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我国继续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最近一轮开放的正是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1月1日起,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4月1日起,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

1990年1月,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期间提出:“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上海以浦东开发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作了回应,成就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两件里程碑事件。

证券市场在当时普遍被视作资本主义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会不会允许成立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1990年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不仅为日后浦东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地打下基础,也一下子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两者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的起飞,也向世界昭示,中国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而今30年过去了,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30周年,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再次迎来了新的重要节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贝莱德基金落子陆家嘴,将对全球资管巨头开拓中国市场产生更为积极的示范效应。

不少外资公司已经行动了起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外资股东方摩根士丹利以及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管,均开始谋求通过加大对合资公司持股比例的方式,实现100%控股。摩根大通最近还租下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好几层办公空间,成为了这里的“超级租户”。

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今年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辛炯官是亲历者。现任未来益财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的辛炯官已经在中国工作近20年,在上海工作12年,时时刻刻感受着这里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从QFII到RQFII,再到今年4月份全面开放券商外资股比限制,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全方位的开放。”

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曾经,上海拥有过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历史,浦西新月形浅滩上耸立起来的幢幢银行大楼,完整地记录了一个金融中心的岁月沧桑。而在新时代,上海想要树立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样离不开国际金融中心的助力。1990年正式启动开发开放的浦东,承载着这一梦想。

那么,经过30年的发展,浦东在金融业开放上取得了哪些相关成果,浦东又是否让这一梦想照进现实?浦东新区副区长杨朝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和大家分享了一组数据:“作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浦东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占到了全国的四成多,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募基金占全国约三成,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占全国的90%以上,包括外资保险、外资券商、外资私募等众多首创案例,均在浦东诞生。”

杨朝尤其指出,英国权威智库今年9月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8)中,上海的排名已上升至全球第3位。这似乎是一种时光的交错叠映,与浦西万国建筑群隔江相望的陆家嘴,每一幢大楼就好像竖立起来的一条“金融街”,正在帮助上海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当然,浦东对外开放的领域绝不仅仅局限在金融领域,浦东开放的脚步也须臾不停。从陆家嘴穿行而过,第一八佰伴是国务院同意兴办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在1995年12月20日正式开业当天,有107万顾客从四面八方涌入了这座全新的商场,这一数字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第一八佰伴仍是浦东商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2001年11月,国内第一家合资建造的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花木地区开业,一下子拉开了浦东乃至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序幕。上海国际车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等重磅展会,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成为各个行业促进交流合作的全球盛会。

还有这两年在临港设立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是我国汽车行业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目前,临港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已经行驶在全国的大街小巷,并且从今年10月起,这个超级工厂还启动了整车出口业务。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上,排列整齐的中国产特斯拉,被运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各国。

在制度型开放上率先探路破局

对于世界,中国不断将自家的窗和门一扇扇地打开。如此开放的底气,来自敢于不断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制度创新的勇气。2013年,为了能够给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建设提供一份示范版本,浦东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国内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成立。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优惠政策成为中国特殊经济区域发展的助推器,确实很有吸引力也很有效果,但是这样的优惠政策有地理限制,也有边际效应。浦东作为中国第二轮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沉溺于政策优惠之中,而是常常思考如何制度创新,如何优化环境,还担起了综合配套改革的重任。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是给浦东的一个新的命题,如何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探索深化改革开放的经验。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举世瞩目中诞生;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扩区运行;2019年8月,临港新片区成立。在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看来,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不仅在于持续开放的脚步,更在于通过自贸区的建设引领,在制度型开放上率先进行探路破局。

七年来,上海自贸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全面加强了改革的系统集成,在全国率先试点了“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完善了“六个双”事中事后监管。

七年来,上海自贸区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全面推动制度型开放,率先推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现在已经写入外商投资法,并率先在55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

七年来,上海自贸区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了金融要素市场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了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总部经济高地。

七年来,上海自贸区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7万户,七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8倍。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而来,成为上海自贸区改革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品牌和名片。

这些特点说明,过去七年,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了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未来的上海自贸区,也将全面对标国际规则加大压力测试,着力打造升级版。翁祖亮透露,浦东下一步要准确把握制度型开放的特点,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边境向边境内延伸,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单项政策向系统改革拓展,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标准化向定制化深化,继续大胆探索、创新突破,从而把制度型开放引向深入。(王延

【责编:倪珺】
原标题:而立浦东再出发 | 站在新起点奔向新征程,浦东把“王牌”打出时代新内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