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财经

上海造的这个“节”靠什么拿下超5000亿元成绩单?

2020-07-09 09:55     东方网

一次全城商家的联动、一次全上海的购物狂欢,作为全国首创的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首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可谓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线下,全市线下实物消费总额2846亿元,环比增长11.6%;线上网络零售爆发增长,全市网络零售额达2551亿元,同比增长23.5%。有人说,在当下的中国,只有上海有这样的经济活力和消费实力。那么上海为啥可以拿出这张漂亮的成绩单,除了自身的商业基因以外,“真金白银”背后是哪些消费新动能在“发力”?

创意促销活动更多元,上海“造节”效果更好

“五五购物节”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系列活动,以“全城打折季”为主题,时间上横跨五、六两个月。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则透露,首届“五五购物节”,参与商家线上超过52万家、线下超过10万家,举办重点活动170余项、特色活动1000余项,有力汇聚了人气、商气,重启了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极大促进了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因疫情影响,消费需求被抑制,在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节”之前,很多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消费。对此,上海市财经大学教授晁钢则认为,作为全国首创的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上海的做法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发消费券,但也以各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了优惠让利,“从效果看,比单纯发消费券效果更好。”

“五五购物节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已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标志性活动。”在晁钢令看来,因为由企业为主的多种创意促销活动,使消费者的刺激是多方面的,他们的体验感和新鲜感更强。特别对于线下销售而言,这样的氛围更具有吸引力,更能集聚人气。“人气旺了,消费者逛街的兴趣就会更高,购买的欲望也会更强。”

事实上,“五五购物节”期间,各家企业成绩单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百联集团在此次“五五购物节”期间启动“焕享一新·百联千店i购季”活动,共有十多零售业态,线上线下联动。统计显示,百联集团旗下零售企业二季度销售整体实现了同比增长,而仅仅5月份百联在沪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就同比增长将近一成。

作为上海进口消费的主会场,绿地集团以进博会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为主阵地,集结了来自60个国家的超万种进口商品,实现了零售总额超过5.5亿元,总采购订单金额2.2亿元的好成绩。

在整个购物节期间,数百万市民从线下菜场转战到叮咚买菜的“云菜场”上“买菜”,上海交易额超过10亿元;途虎养车则通过“分享10亿大补帖,大牌精选55折,万份养护免费送”等促销活动,累计推广55购物节系列活动超过2.3亿次,上海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去年增幅超过30%。

美团点评则联合沪上数万家餐饮、美业、景区、酒店、文化娱乐商户以及各大商场商圈,助力“五五购物节”。数据显示,自5月1日至6月30日,平台到店餐饮美食消费额同比去年实现增长33.97%;休闲娱乐消费额同比去年增长9.86%;美团买菜消费额同比去年增长6.4倍,活动拉动效应明显。而支付宝数据显示,上海26万小店营收超去年同期,饿了么、口碑发放的“消费券”拉动了近34亿的销售额,盒马销售额同比增速超过90%。

五五购物节期间,海内外零售也加快了在沪布局。美国炸鸡Popeyes全国首店、美宝莲纽约全球首家潮玩概念店、YSL美妆全球旗舰店、华为全球最大旗舰店等纷纷落户上海。数据显示,上海第二季度全市新开设各类首店旗舰店超240家,是一季度的四倍,再一次显示了上海经济的吸引力。

涌现新业态、新模式,擦亮“上海购物”金字招牌

上海“五五购物节”不仅获得了漂亮的销售收入,提振了消费信心,这期间还涌现了一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他们因“五五购物节”而生,又进一步拉动了消费,带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五五购物节”期间,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平台赋能、联动促销加快商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如:新世界城联合拼多多发放消费抵扣券,首发当日商场客流超10万人次;南京路步行街携手抖音、喜马拉雅推出“抖申购”“有声南京路”等活动,带动客流环比增长1.8倍;杨浦区携手哔哩哔哩开展“嗨翻五角场,欢乐打折季”,带动商圈销售额环比增长52.7%。

商产文旅的跨界联动在“五五购物节”期间,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商业、制造、文化、旅游等行业抱团营销,推出一批跨部门合作、跨行业联动的亮点活动,促进整体复苏。如: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打造“品质生活直播周”,推介老字号、潮流文创、文旅演艺等,带动消费约50亿元;SMG旗下东方卫视首创4小时全球直播,参与企业预售金额达89亿元;市文旅局推出“五个一百”活动,超过1亿人次参与;“双品网购节”联动线上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参与品牌超10万个,实现交易额150亿元;而首届夜生活节围绕夜购、夜食、夜娱等6大主题推出180项活动,夜间消费环比增速超过10%。

在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的内外贸易也打通了链路,为因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找到了新出路。通过开展“出海优品,云购申城”系列活动,i百联、小红书、爱库存等平台设立上海外贸产品销售专区,提供快速入驻、流量扶持、佣金减免和快速结款等优惠措施,逾千家外贸企业实现国内销售额超过50亿元。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认为,“五五购物节”的举办,不仅能扩内需促消费,推动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进一步擦亮“上海购物”的“金字招牌”,还能顺应疫情期间非接触经济、在线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将疫情中催生出来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以及消费新理念、新模式进行固化推广。

抢占风口,直播展现强大号召力和辐射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涌现的众多新模式、新业态中,直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展示出了强大的号召力和辐射力,成为商家、平台的“标配”。

据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透露,直播带货引领消费新风尚,“五五购物节”期间,直播场次超过29万场,累计观看人次达9.5亿。如:闵行区结合进口商品,宝山、嘉定等区结合老字号产品,松江、奉贤等区结合先进制造,青浦、金山、崇明等区结合农产品特色,书记、区长纷纷化身首席带货官;徐汇区携手腾讯等推出“花漾徐家汇”云直播,助力商圈销售额环比增长57.6%;上海人民广播电台55位主持人讲述老字号品牌故事,并推出520爱在长宁10小时直播;达达集团首创“直播购物1小时达”新模式。

事实上,“五五购物节”期间,直播的“爆发式增长”早有基础。来自淘宝直播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淘宝平台上,无论是用户观看直播的数量还是各类品牌参与直播的规模,上海均为全国第一。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上海已迅速成为具旗舰意义的“品牌直播第一城”。

不仅如此,今年4月中旬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直播新经济是重点发展方向。如今在上海,商业品牌、艺术品牌、时尚品牌纷纷拥抱直播,拼多多、小红书等上海本地互联网也借直播产业,不断创新,业务飞速发展。

如,购物节期间的“品质生活直播周”,期间上海公司小红书,围绕场景体验互动直播带货文化消费,推出了重点直播场次超过50场,总时长超过1万分钟。上海本土互联网企业、新电商拼多多最先倡导和实践的市县长直播带货,如今已成为另一种“品牌”,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农产品上行和产业带工业品下行。截至6月15日,拼多多市县长助农直播已超135场,220余位市、县、区主要负责人进入助农直播间带货,已累计带动平台相关助农专区和活动共计成交2.1亿单,卖出农副产品总计超过12.68亿斤。

直播带来的效益,让上海发展直播行业更加有底气。目前,上海的一些创业园区,也在积极布局直播。今年6月,松江区佘山镇落地了一个网红培训基地,专门培养直播带货人才,受到很多企业追捧。在奉贤,经过三年建设的“网红直播电商基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爱企谷也在5月份正式开园。近日,上海市崇明区发布2020年第一批特殊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名单,”口红一哥"李佳琦赫然在列,由此引发市场热议。

实际上,在上海,一大波“李佳琦”正在路上。

“直播的力量着实不容小觑。”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认为,上海的直播行业一旦发展起来,将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发展,商业、品牌、供应链、物流等都会更加蓬勃发展,上海的总部经济也会发展起来。“打造直播第一城,进一步挖掘上海品牌的价值,推动上海商业文明的发展,直播是个很重要的突破口。”余明阳说。

多部门制度创新突破,“两手抓”确保节日顺利举办

作为一项全国首创的节日,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让市民走出家门、走进商场夜市?上海的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绿化市容、城管等部门主动跨前,以制度的创新突破,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如,上海各区、各部门落实促消费“12条”,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上海市商务委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海关等部门出台11条特殊管理措施,支持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上海市税务局启动首个购物中心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上海市交通委为商场、夜市延时运营提供精准公交地铁等交通配套保障;上海市城管局支持有序开放“外摆位”经营等。

同时,为了让市民安心消费,市公安局还建立绿色通道,对市、区列入购物节的重点活动,实行快速安全评估和报备管理;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编制《夜市等人员密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让市民更加安全地体验夜上海的烟火气、时尚潮、国际范;市商务委、市消保委等开展“安心消费,畅购无忧”主题活动,发布重点商圈诚信指数,建立“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联盟,逾5600个品牌商参与承诺,全市消费投诉量同比明显下降。

轰轰烈烈的首届“五五购物节”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未来“五五购物节”将年年举办下去。对此,晁钢令认为,购物节后除了将一些可延续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继续延续下去之外,关键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在供应上要积极创新,继续做好采购招商和首店首发的工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依靠打折让利只能是对消费暂时的,而只有不断更新且适销对路的商品才能有持久的吸引力。”

另一个方面,要注意逐步加强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疫情总会过去,只有能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消费者,才能加快实现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晁钢令说。

【责编:倪珺】
原标题:上海造的这个“节”靠什么拿下超5000亿元成绩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