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今年1至2月份本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从投资、工业、消费等主要数据看,今年1至2月份上海经济和全国相似,受到疫情带来的较大冲击。但随着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经济运行趋势企稳,一些高技术行业率先复苏,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近期,上海积极有效抗击疫情的行动,让许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企业,增强了继续投资兴业的信心。爱茉莉太平洋、松下电器、欧莱雅、麦当劳、勃林格殷格翰等总部在沪跨国企业都先后表示,2020年在中国的投资扩张计划不变。疫情期间,一批国内外新项目以“云签约”形式落地上海,一批疫情前正在实施的投资项目继续稳步推进。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7.2%,降幅比全国同期低17.3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中,1-2月份利用外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6.2%。
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扩散。为防控疫情,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复产推迟,对全国工业生产造成短期严重冲击。“疫情影响较重的东中部地区下降明显,西部地区降幅较小。”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分析指出。上海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57.5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3%,降幅较为明显。此次疫情中,汽车制造业是全国范围内受冲击最严重的工业产业之一,上海汽车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比高,因此工业产值整体降幅高于全国。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上海工业生产情况正逐步好转。截至3月16日,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到99.5%。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重点行业企业的生产水平恢复良好。统计显示,2月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为0.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3%;工业机器人产量为0.38万套,同比增长69.9%;集成电路产量16.66亿块,同比增长21.1%。这些领域不少重点企业在疫情期间边防控、边生产,部分订单逆势增长。
“这些新兴产业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较高,因此疫情期间防控要求相对容易达到,复工复产更为迅速,行业市场需要也比较旺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伍青生表示,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和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资源优化平台配置,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成为沪上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策略。
疫情期间,受防控措施影响,全国零售市场都受到短期冲击。1-2月份,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9.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3%,降幅与全国数据基本一致。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0.18亿元,同比下降35.7%,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68.94亿元,同比下降18.4%,降幅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方面,上海1至2月份CPI同比上涨3.7%,涨幅比全国低1.6个百分点。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海零售企业纷纷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互联网销售、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进入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上海市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短期抑制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加上物价保持平稳,预计消费市场将很快恢复增长。(张煜 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