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丽水学院“景宁县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融合发展样板调查团”踏上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土地,循着畲乡的烟火气与文化脉,在草药香、古街韵中,解码这座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如何以融合为笔,在浙南群山间绘就民族共荣的新图景。
队员们首先乘车来到景宁县人民医院畲医药展览中心,玻璃展柜中,百余味草药标本静静陈列:叶片蜷曲的七叶一枝花藏着治蛇毒的秘方,根茎粗壮的黄精记录着九蒸九晒的古法,而那些贴着泛黄药签的陶罐,仿佛还盛着畲族阿嬷凌晨采摘的晨露。缓缓走过一个又一个展台,讲解员指尖轻点着铜制药碾,向我们讲解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队员们俯身细观那本手写药书,蝇头小楷里藏着“百草皆药”的智慧——受伤时嚼碎垂盆草敷于患处,风寒时用生姜与畲歌共驱,这些代代相传的秘方,是畲族与山水共生的密码同时队员们也懂得了当文化变成产业,传承就不再是责任,而是生活本身。
中午时分,队员们走进“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畲族彩带的斑斓在阳光下流转,崭新的古筝在音乐室内静卧。儿童区的“魔法城堡”内,暖灯下,亲子共戏,笑语融甜,暖透心房。踏进家长学校,“家庭教育问题清单”用卡通插画列出孩子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身后墙上贴满家长手写反馈,字里行间充满的服务中心的感激。还有墙上的“5+N托育体系”图表和“智慧养老”流程图,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原来“幼有所育、老有所乐”不是口号,是藏在午间休息时的细节里。
转走在大均乡的石板路上,突然传来锣鼓声。队员们循声而去,只见畲族婚俗表演正在进行:新娘着凤凰装、戴银饰凤冠,迎亲队伍唱着拦路歌,周围是零星散落的游客和举着手机的队员们。跟着驻村书记拐进小巷,一家酒馆的木质招牌低垂,店主热情的招待,让队员们品尝当地的特色,并且很自豪介绍到:“畲玖”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时此刻,队员们看到的不只是畲酒品类的丰富,更看到了畲族文化的代代相传。这里没有电商爆款,只有酒缸里发酵的四季。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队员们发现了一辆“智慧流动医院”诊疗车,推开侧门,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车内一侧是排铝合金柜子锁着药品和器械,另一侧依次是心电监护仪、便携式B超、肺功能检查仪,设备都用暗扣固定在防震垫上且非常整洁。驾驶室后方的软木板,上面贴着医保报销流程图:从挂号、检查到取药,每一步都用箭头指向对应的二维码,扫码即可完成结算。角落里还剩半箱未拆封的降压药,标签印着下次巡诊的日期。听诊器连着医者的专注,药箱盛着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俯身问诊,都是专业与责任在山风中的回响。这移动的诊室里,设备是底气,人心是暖流,真正把“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距离”。
最后,队员们走进畲族博物馆,在千年文脉长廊里,一件清代云纹嫁衣静静陈列,凤凰衔枝的纹样从领口蔓延至裙摆,讲解员讲道,这是畲族“凤凰涅槃”传说的具象化——先民迁徙途中,正是靠着对凤凰图腾的信仰,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家园。竹编展区的玻璃柜前,队员们抚过竹粮篓的细密经纬,指尖能触到匠人刻意留有的微小毛刺。“以前畲族人上山劳作,就靠这篓子装米装药,竹篾的缝隙要刚好通风又不漏谷粒。”全息投影的畲族少女随山哈调起舞,队员们站在警戒线外跟着节奏点头,当虚拟的凤凰图腾从脚下升起时,仿佛与千年前的畲族先民完成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五天的社会实践,是一场与畲族文化的深度相拥。队员们领悟到高质量发展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草药香里升腾的烟火气,是石板路上跳动的鼓点,是诊疗车里贴着的报销流程图,是博物馆里不肯老去的歌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愿做畲乡的种子——把“文化可触、产业可感、民生可及”的经验带回校园,让更多人在民族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画卷里,看见真实的中国模样。(沈榕、陈元明、陈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