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浙江:绿色金融唤醒“沉睡”资源

2025-09-04 15:02     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903161159

中国发展网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指引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力量成为连接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桥梁之一。通过发展绿色信贷,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点“水”成金、变废为宝,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新生,成为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水资源”点亮“万家灯火”

《中国能源数据报告(2025)》显示,我国能源结构中,除火电外,水电稳居发电量第二,是可再生能源中的“绿色先锋”。浙江丽水有着优越的水资源与水力发电环境,较早地发展起水电优势产业。随着新兴技术的加入,近年来,丽水率先开展小水电现代化绿色改造工程,能源体系朝向高效、低碳目标不断发展。但是,以往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的登记程序繁琐、限制多,更有建设时间较早的水电站,因为缺乏不动产权证书确权困难。如何满足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需求?让“水资源”转化为“水资产”,成为破题关键。

稠州银行基于生态环境资产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取水权质押贷款”,专项破解水电企业确权难、抵押难、融资难问题。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丽水颇具规模的水电站,多年来发电量稳定,在当地的电力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7月,该企业为升级设备、扩大产能,向稠州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希望通过资产抵押获得贷款支持。“该公司持有合法有效的取水权证书,通过核定年取水量,可以换算出理论的可发电量、发电收入。”稠州银行丽水分行客户经理介绍,“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在抵押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取水权及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方案,进一步盘活水资源价值,提升授信额度。”稠州银行协助企业在丽水市水利局线上平台完成取水权质押登记,向水电站统一授信1000万元,助力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今年6月,在贷款到期后,稠州银行还运用“无还本续贷”进一步节约融资成本,在推动小水电融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扩大绿色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代谢物”循环“再利用”

“固体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随着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的市场需求正在持续增长。

矿渣粉就是一例典型的再生利用典范。炼铁环节产生的高炉渣,经再加工后可成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原料。这类混凝土销售价格优于传统水泥,有效减少传统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是公认的新型环保产品。近日,受市场供需变化影响,矿渣粉价格持续上涨,宁波某公司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该公司专注于绿色建材贸易,主营矿渣粉的批发与销售,拥有总容积达5500余吨的现代化筒库,具备年销售10万至15万吨的运营能力。“为了控制成本、确保供应稳定,当下是扩大原材料储备的好时机,我们不想错过。”由于资金紧张,企业向稠州银行申请融资。得知需求后,稠州银行宁波江北支行迅速行动,在全面解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模式及未来发展计划后,高效制定了融资方案。据悉,该行将向企业发放150万元贷款,用于原材料采购,保障企业及时抓住市场窗口期。

从工业出发,“无废”理念串联起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4月,稠州银行湖州分行发放项目贷款2亿元,支持长兴县某地块综合利用及区域环境整治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长兴县城区及周边乡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料及其他废弃物利用率,通过科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这些“城市代谢产物”也能变废为宝。

围绕相关部署,稠州银行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浙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大了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像长兴的整治项目,就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打造‘无废城市’县域样板的重要举措。”稠州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有信心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两山’实践转化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沈晔、刘家慧)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