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当瓯江的风拂过童真的脸庞,当千年水利奇迹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一场跨越1500年的文化奇遇,正成为孩子们新学期伊始最具意义的一课。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文化基因项目“浙里畅游古堰画乡文化赋能”的重要子项目,儿童剧《堰游记》以话剧版为蓝本,通过童真视角解锁浙江最古老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的千年密码,为孩子们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开学第一课”。
通济堰作为流淌千年的“活态遗产”,承载着浙江水利文明的基因密码。此次推出的儿童版《堰游记》,由浙江丽水莲都文旅90后干部担任编剧,集结全市小演员历经长期专业打磨,通过奇幻叙事让古老水利故事焕发新生。剧中,学生“小画仙”为筹备非遗少年说比赛,带着《通济堰志》这本“魔法书”走进古堰画乡。瓯江的微风激活时光密码,带她穿越回南朝至南宋的治水现场,亲历四段波澜壮阔的文明篇章。
在“筑堰·白蛇引示”中,孩子们跟随小画仙一同见证南朝詹南二司马受白蛇启发,筑起世界最早的拱形大坝“白龙坝”,学习古人如何以智慧化洪水为良田;“固堰·水上立交”一幕,北宋知县王褆与乡邻共建“石函”,展现千年“水上立交桥”巧解泥沙淤积难题的创新实践;“绘堰·水系成图”篇章中,南宋县丞赵学老以绳丈量山河、绘制《通济堰水系图》的执着精神,激励着当代学子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而在“守堰·代代传承”段落,知州范成大立碑明规、将管理智慧刻石传承的事迹,更让孩子们体会到责任与坚守的力量。
四幕剧情以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交织的沉浸式呈现,让古人治水的智慧与坚守变得触手可及。从灵感迸发到巧思天成,从艰辛执着到传承担当,剧中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与水共生”的生存智慧和“代代相传”的文明接力精神,恰如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堂”,引导孩子们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在文明中成长。
据了解,《堰游记》儿童版不仅是深化“瓯江山水文化”IP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成为新学期伊始的多维教育载体。通过儿童剧这一形式,将通济堰的历史、科学与人文价值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让水利文化走进课堂、融入生活,赋予“开学第一课”以厚重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幕一堰藏智慧,一碑一渠记春秋。让孩子在光影流转中触摸历史温度,让千年水利奇迹在童真心灵中扎根生长——这个开学季,儿童剧《堰游记》正以文化之美,启航新知。(沈桦、莲轩、蒋佳融;图据莲都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