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这个暑假,为助力传统名山焕发新生机、赋能千万级景区创新发展,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文旅学院“婺见仙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沿金华山“山脚做旺、山腰做优、山顶做精”的战略脉络溯流而上,以专业脚步丈量山脉肌理,亲身探寻这座古老山岳向“少年的山”蜕变的密码,在实践中解锁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青春方程式,让文旅创新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仙”境重生,见证传统业态的数智涅槃
实践队的探索之旅始于金华山脚,聚焦于传统5A级景区双龙洞的流量破局。队员们深入溶洞腹地,沉浸式体验喀斯特地貌的亿年造化,亲身体验智慧导览系统的亲民与便捷。为了精准把握景区发展现状,队员们开展了扎实的调研工作,精心设计并发放了问卷,取得了高达98.1%有效率;同时分组走访了景区内12家商户、导游及散客,耐心倾听,详细记录下游客“打卡即走”、“体验深度不足”等核心反馈。
紧接着,队员们将目光投向由旧党校焕新而成的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在这里,他们细致观察竹林课堂如何运用VR技术引导孩子认识自然,参与体验果树认养项目;通过与运营团队深入交流,思考这个“一站式青年社交基地”如何成功盘活闲置空间,吸引年轻社群回归山野,为理解空间活化与社群驱动提供了鲜活案例。
“鲜”活脉动,书写温度与创意的共富诗篇
循山而上至山腰,实践队的重心转向了服务温度与乡村共富的实践探索。队员们深度对话“悠悠鹿鸣”度假酒店主理人吴凯,聆听他如何以“硬件留人,温度留心”的理念破局季节性经营难题,理解“管家式情感连接”这一服务升维的核心价值。队员们并非止步于访谈,还通过沉浸式探访酒店的各类特色房型,从开窗即拥湖光的房间到清幽的庭院套房,亲身感受空间设计与细节布置如何营造出“25℃的情感陪伴”,体悟将标准化住宿转化为“山中之家”温情延伸的破局密码。
带着对民宿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浓厚兴趣,实践队走进鹿田古村,对全村30余家民宿进行了地毯式探访,并重点选取了三家极具代表性的民宿进行深度调研。聆听年轻夫妻讲述如何将家庭温情融入湖景民宿、将鹿田书院文化优势转化为美学空间以及凭借勤劳双手参与共建共享的乡土联结。队员们还与村委朱潇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取了“民宿带动超半数村民就业,旺季集体收入翻番”的一手数据,深刻理解了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这些详实的访谈记录与问卷数据,让队员们触摸到文旅融合下乡村跳动的鲜活脉搏,更激发了他们赓续乡土文脉,以青春之力推动万千“鹿田”在乡村振兴中绽放风采的构想。
“先”锋浪潮,激活云巅之上的年轻革命
登临金华山巅,实践队的目标是解锁面向未来的年轻力运营。他们实地探访了网红公园LuLuPark。在这里,队员们亲手体验低视障围栏设计下与小鹿的亲密互动,观察沿途生态科普牌如何将知识巧妙融入游玩动线。与90后园长李东辉的深度对话,揭开了公园成功的核心逻辑。依托近200亩原生茶山的“轻资产”模式,将山林本身转化为天然舞台和体验空间,其“敏锐捕捉Z世代需求,七天焕新玩法”的快速迭代哲学,确保了公园的持久吸引力。
队员们通过访谈与实地调研,细致剖析园区的运营策略,LuLuPark将体验经济与社群运营深度融合,激发出山野文旅的内在潜力,让“山”不再只是风景,而是承载社交、治愈、学习、消费的多元体验平台。
据介绍,这个盛夏,“婺见仙山”实践队用脚步丈量、用数据说话、用深度对话倾听、用亲身体验感受。从亿年溶洞的智慧焕新到老建筑的创意重生,从民宿集群的共富实践到云端公园的年轻革命,实践队员们不仅全景式地观察了金华山各层级业态的蝶变,更通过扎实的专业实践,尝试为这座古老名山注入青春智慧之力。(沈桦、王珏、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