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青春足迹印古村,文旅赋能绘新卷”浙江武义山下鲍村来了一群年轻人

2025-07-21 14:1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71817125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正值盛夏,酷暑却挡不住青年学子的“热情”。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山下鲍村迎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文旅青年向山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队员们在山下鲍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所学为笔,热情为墨,深入挖掘古村文脉,赋能文旅新业态,为这座传统村落注入青春活力。

深扎乡土,调研把脉绘蓝图

实践队抵达山下鲍后,第一时间与村干部进行深度交流。村书记梁仙洪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山下鲍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厚重底蕴、保护现状及发展瓶颈。在该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走村入户,倾听他们对山下鲍当下发展的真实想法。队员刘欣同学在整理百余份问卷后感慨,“游客渴望更沉浸的文化体验,村民期盼家门口的业态能留住人,这些一手资料对我们设计导游词、开发文创产品很有帮助。”调研成果最终凝聚成一份详实的报告,从山下鲍的现有资源与发展需求出发,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对话匠心,非遗薪火映青春

探访非遗传承人是此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山下鲍文化礼堂,队员们跟随木偶戏非遗传承人涂立平学习木偶戏表演,队员们先学握杆,三指扣、虎口托,再学借力。学习后,涂老师坦言:“现在木偶戏正面临严峻挑战,以前一年演出超600场,但如今手艺传承也出现了断层。希望你们年轻人用新的方式传播木偶戏!”队员们专注记录操作技法,拍摄影像,为木偶戏的数字化保护留存资料。

山下鲍所在的大溪口乡毗邻柳城畲族镇,队员们特意拜访了畲绣非遗手艺人蓝晓燕。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绣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色彩斑斓的畲绣呈现在眼前时,队员们纷纷赞叹不已。在手艺人的带领下,队员们认真学习畲绣基础针法。“瞧!这些畲绣图案很精美,体现着传统畲族文化,当然也是设计文创的灵感来源。”负责文创设计的柳婧同学笔记本上已勾勒出融合畲族元素的草图。

创意市集,古村新韵乐悠扬

“在学校社团活动里学到的点茶技艺在这里让我成为了人气王,很开心村民喜欢这样的活动!”实践队队长施佐特同学兴奋地分享,他作为点茶活动的负责人,耐心地教村民们点茶的操作技巧。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实践队举办的创意文化市集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队员们充分利用当地竹和茶资源丰富的特点,精心设置竹编蒲扇、竹编灯笼、宋代点茶、茶叶贴画等四大非遗体验区。村民们在队员指导下,亲手编织竹编蒲扇,体验茶筅击拂的乐趣,以茶叶为笔在纸上作画,巧手扎制竹骨灯笼。活动现场格外热闹,欢声笑语不断。

“自己做的竹编灯笼,比买的更有味道!”村民李阿姨提着成品爱不释手。夜幕降临,实践队精心筹备的文艺晚会将气氛推向顶峰。队员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让村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

这个夏天,山下鲍村因一群年轻人的到来而悄然发生改变。村书记梁仙洪欣喜地看到,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热闹,更是发展的活力。这场暑期社会实践,为山下鲍注入了看得见的新气象——文化在传承中创新,产业在探索中萌芽,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古村徐徐展开。(沈桦、王珏;图据金职大文旅学院)

微信截图_20250718171234

微信截图_20250718171311

微信截图_20250718171245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