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管控之后,金华汤溪“土味”相助让村民“宅”得住

2022-04-24 15:1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W02022042256028256847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胡雅心、记者沈贞海

4月21日,是浙江省金华开发区汤溪镇部分村被采取封控、管控措施的第六天,从最初的忙乱,到现在平静安静,所有村民安心过起了“宅家”生活。村民的平静背后,是金华开发区和汤溪镇的全力保障和一群人的坚守。与城里不同的是,他们除了守好“小门”,还要在田间地头、鸡舍鸭棚里奔忙。这里流动的爱和暖意,带着浓浓的“土味”,正是这股接地气的“土味”,给了村民静下来的信心和定力。

抗疫小分队 管好本村人

防控物资保障、数据统计、医疗防护废物清运、疫情宣传、物资分发、巡逻、应急处理……整村被封控后,汤溪镇节义村成立了由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热心志愿者组成的抗疫小分队,第一时间自己管好自己。

大大小小的出入口都用围挡围住了,全村就剩了一个出入口,村里每天都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村党支部书记邵文杰被集中隔离,但他依然通过电话、微信忙着部署村里的工作。其他队员各司其职,每天分组带领“大白”逐户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接收政府发放的物资并逐户配发,收集村民生活需求,不间断巡逻检查等。

寺平村被列入管控区后,村党支部书记戴永彬带领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战“疫”一线,协助进行每天的核酸采样、物资保障,将村里高龄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孕产妇等需帮扶对象梳理成册,并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开展结对帮扶。

“现在我们基本每天都待在家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有什么需要志愿者会送过来。今天我们还收到了镇里分发的两斤猪肉和牛奶。”4月21日,节义村村民张香英接通记者电话时听起来心情不错。

一亩三分地 村里来料理

寺平村村民戴宝成种植了近3亩玉米,玉米地在管控区之外。近期气温回升,需要把玉米苗薄膜掀开,否则就会因温度太高把苗烫伤烫死。得知戴宝成的这一情况,戴永彬帮忙联系了住在管控区之外的本村党员志愿者戴积友和戴敦高,两人二话没说就跑去了玉米地,戴宝成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疫情发生以后,不少村民的一亩三分地突然就管不到了,虽然地里种着的只是一些普通蔬菜,对村民来说,一个包心菜、一棵莴苣笋都是“心头肉”,果蔬受损,他们就无法安心居家隔离。

除了菜蔬,圈养在田地里的鸡鸭的照料问题也成了村民的“急难愁盼”。这两天,寺平村村民戴小清家的鸡都是在管控区外的志愿者帮忙喂养的。而在节义村,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村民郭奶奶在家旁边的鸡舍里养了五六只鸡,平时出门走几步就能喂鸡,被封控后出不了家门,几步之遥成了“千里之遥”。得知这一情况后,村里的志愿者主动揽过了帮她喂鸡的任务。

“这些东西在别人眼里也许经济价值不高,但一点一滴都是农民的一番心血,尤其是老年人,勤俭节约了一辈子,怎么都扔不下地里那点活。”戴永彬说,村里尽量收集村民此类需求,积极联系管控区外的热心志愿者帮助解决。

于是,在寺平村、节义村,就有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除了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还要给东家的菜地浇浇水,给西家的鸡鸭喂喂食,尽力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有一种力量 叫守望相助

在汤溪的战“疫”群里,有一张照片让人心里热热的眼睛酸酸的。照片上,村民志愿者戴燕虹蹲在自家门口不远处,面对站在门边的儿子张开双臂,却不敢靠前。自节义村被封控后,戴燕虹就报名成为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虽然可以回家休息,但每次回家都只敢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尽量减少与家人的接触,需要什么物资也让家人放在房间门口。当天出门执勤前,看到6岁的儿子就站在门边,她不敢直接上前,就张开双臂虚抱了一下,好像把儿子抱在了怀里。

“终于能把腿伸直睡觉了。”4月20日晚,节义村支委邵浩钢发了一条朋友圈,连日来,他每天都要穿着防护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本来累了就到车里休息一会儿,当晚下雨,车窗没法开,他才转移到了村办公楼里歇会儿。

记者了解到,因为担心影响家人,节义村抗疫小分队队员每天“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睡在车里,有的用凳子拼成一张临时睡床,还有的直接累瘫在路边的石凳上。

为了帮部分需要长期服药的村民买“救命药”,住在汤溪集镇的节义村村民和热心人还在村外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村里被封控,我们也希望为村民做点事情。”热心志愿者汪根莲说。

“我们不怕辛苦,我们是在守护自己的家。只要坚持,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戴燕虹说。

封控期间,他们,就是村民的“定心丸”。

W020220422560270162078_800

W020220422560282947563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