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胡敏霞、王菁、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春暖花开,刚刚过去的周末,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大岭村,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岭村村党支部书记翁健余站在村口迎来送往一批批游客,一个周末下来,村民们的收入就达上千元。
“头些年,我们村因为位于尖峰山旁,地势比较高,再加上进村的路坑坑洼洼,很少有人会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岭村人,翁健余仍记得因为山路不畅通,父辈们或挑着箩筐,或推着手推车把自家种的番薯拿到几公里以外的山下去卖,辛苦不说还卖不了什么好价格。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新朝线的改建。2019年,婺城区投入1.5个亿元对新朝线进行改建,改建后的新朝公路拓宽了原有的“羊肠小路”,调整了公路“肠梗阻”线型,整治了不利于通行的诸多安全隐患。使得原本“出行靠走,开车会抖”旧貌彻底改善。
路修好了,村民的致富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果蔬成熟的季节,便有客商上门收购;天气晴好的时候,游客们都会自驾前来赏美景吃美食……“现在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了呢!”说起由修路带来的变化,翁健余的脸上掩饰不住欣喜。
其实,新朝线的修建受益的不止是大岭村。现在,沿线的"留守村"都已发展成为了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示范村。沿线的梯田花海、露营基地、双龙溪峡谷等景点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可以观赏自然山水、体验乡村美食、户外露营、环山运动。
交通畅通与否,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放眼整个婺城,公路大多依山傍水而建,路窄、弯多、线型差,严重制约着婺城区美丽乡村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婺城区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农村公路全域通达、全域美丽、全域提升、全域惠民等工作,仅2018年—2020年三年间,就累计投入10.2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相关建设项目784个,总里程达576.68公里。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成,婺城逐步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目前,婺城区对 9 个乡镇 21 个建制村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开通公交线路 25 条、定期班线 4 条、 BRT 线路 5 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 160 辆、建成 12 个乡镇运输服务站、200 个港湾式停靠站,结合农村电商、邮乐购服务点,完成农村物流网点建设任务 391 个。
乡村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促进了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互联互通。从尖峰山脚下一路向南,所见之处皆是一幅幅美丽的“富春山居图”。45省道婺城至兰溪改建工程(婺城段)沿线,下张家村的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忙碌地往一辆辆大货车上装载苗木,将一株株苗木运往全国各地;二环西路上,一辆辆运输车满载货物把婺城制造的产品运输到各地;白门线上,不少城里人自驾前来,品农家菜,看沿途风景……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婺城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城乡公路+山水资源”的“婺城模式”。
投资约1.19亿元建设南山漫道美丽风景线,将婺城大南山的各县、乡、村道串联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大闭环”,将“白沙八景”、粟裕将军红色遗址、滑翔伞基地、花博园、熊猫猪猪欢乐谷文旅产业串珠成链,进一步带动沿线农旅产业,使南山漫道成为一条风景大道、产业大道和民生大道。
莘畈乡、琅琊镇形成“交通+农业+旅游+体育”的新模式,沙畈乡、塔石乡走出了一条“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扶贫搬迁”的发展之路,安地桂花节、竹马茶花节、蒋堂的彩色农田声名远扬。
“四好农村路”建设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据了解,接下来,婺城区将加速从“村村通”迈向“路路安”、“路路美”“路路智”。“去年年底,我们启动了‘四好农村路’二期工程,投入1.1亿元,改建5条农村道路共计11.1公里,计划于今年11月完工。”婺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