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这是她的心声。本期【援疆故事】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走近浙江丽水第十批援疆教师周红。
无怨无悔,生命因援疆而精彩
大漠无垠 我心豪迈
我叫周红,浙江丽水第十批援疆教师。2020年4月26日,带着丽水人民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我跟随丽水市第十批援疆指挥部进疆开展援疆工作。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新和县,开始了我永生难忘的援疆支教生涯。
主动融入 担当有为
一年半来,我作为丽水援疆支教队一员,克服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困难,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援疆支教工作中。在受援学校新和县丽水小学,我担任音乐教师和教研组组长,承担一年级6个班级12课时的音乐教学工作和每周2课时的拓展课程教学。同时,兼任新和县“红柳·绿谷”艺术工作室的导师。我还担任援疆教师工会文体委员,积极发挥个人音乐教学优势,积极策划援疆教师集体过生日、跳绳比赛、维吾尔舞蹈学习等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这个伟大的时间节点,我编排合唱,参加省指挥部组织的红歌合唱比赛,唱响援疆人的爱党爱国的忠诚之心和民族融合的爱疆之情。
结对共建 和合共进
根据受援学校的安排,我与新疆新和的包多媛、张盼盼老师结为师徒,指导两位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包多媛老师已经成长为新和县级骨干教师,在新和县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指导张盼盼老师参加县级展示课,与丽水实验学校进行同步课堂教研互动展示。积极落实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联络后方学校与新疆新和塔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开展“最美国语同诵祖国共迎中秋”同步课堂、共绘航天图、互通友谊信、云端见面会、圆梦微心愿等系列活动,促进“丽·新”两地的交流交往交融。
尽心教学 绚丽绽放
我努力做到使课堂教学符合当地学生实情,使得课堂效果精彩高效。指导音乐老师开发校级拓展课程——战鼓社团、合唱社团。2020年9月开始,每天下午放学,我都带着包多媛老师,在排练室训练战鼓,从人员的选拔,到一小节一小节的节奏练习,不同乐器的奏法、合作,到成品呈现,我们付出了很多,每天都是最晚下班。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战鼓社团现已初显成效,鼓乐节目《金鼓神威》出炉。
同时,我还自费购买葫芦丝、竖笛等课堂乐器,引领音乐组老师开展‘器乐进课堂’教学。目前已将口风琴、竹笛、葫芦丝、竖笛等乐器引进音乐课堂进行教学。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新和丽水小学的孩子们音乐素养逐渐提高,每个学生也在“五线谱”的旋律中爱上了音乐、得到了熏陶。
牵线搭桥 共享资源
积极对接浙江后方优质资源,组织并指导“红柳﹒绿谷”艺术(音乐)工作室开展活动。指导工作室成功承办了新和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指导的6名教师,获得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目前音乐培训已开展了13次,内容涉及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及实践评比、业务学习等。相继开展了全国精品音乐课堂实录观摩培训活动;组织全县音乐教师参加葫芦丝、舞蹈等专题业务培训;送教至玉奇喀特乡中心小学和塔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走进县城所有中小学,对13位县城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进行听评课指导;工作室还选拔优秀学员送教至偏远乡镇中小学,让音乐教育之花开遍新和的每个地方。
爱心帮扶 传递希望
在前期与受援学校对接过程中,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我自费3万余元,捐赠新和丽水小学钢琴一架、竹笛50支、葫芦丝45个、竖笛350支;与其他11名教师一起捐赠价值1万元的战鼓一套。积极对接丽水庆元华川文具有限公司捐赠铅笔720盒;对接庆元县供电公司捐赠口风琴44个;对接庆元县教育局机关支部和庆元实验二小支部给新和塔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圆梦微心愿45个。同时,还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给结对学校新和塔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书架25个、足球50个、篮球40个,用真情点燃了丽新之间的友谊之火,用爱心架起民族之间的交融之桥!
在新和,我经历了辛苦也品尝了幸福,磨练了意志也丰富了阅历,教授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一年半来,我沉淀了许多,积累了许多,这是我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我体验了很多很多在家乡无法想象的种种情境。
我可以自豪地说:援疆无怨无悔,生命因援疆而精彩!(作者:周红,浙江丽水第十批援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