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最靓丽的青春底色”奋斗在四川雪域高原上的温州好“门巴”谢胡飞

2020-12-16 10:1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温州来的“门巴”查房时温言暖语让患者心安。

温州来的“门巴”查房时温言暖语让患者心安。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从浙江永嘉到四川红原,跨越2400公里。援川医生谢胡飞把家安在病房,24小时守护患者,自己却因突发的病情倒下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纸报告单仿佛一声惊雷,急刹住援川医生谢胡飞在雪域高原几乎24小时在岗的工作状态。

38岁的谢胡飞,是永嘉县人民医院支援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跨越2400公里,她把家安在病房,短短7个月时间,成功救治30余例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没有出现一例围产期死亡病例,“传帮带”提升了红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团队业务水平,成为藏族群众心中的好“门巴”(藏语:医生)。

无论在上海接受治疗,还是回家养病,谢“门巴”始终牵挂着红原。高原上的奋斗,嵌入她的生命,她的奋斗精神,也在高原上被延续。

病房是她“家”,24小时守护为了每一位病人

12月11日,谢胡飞刚刚回到永嘉上塘的家中,靶向药带来的副作用,让她感觉骨髓都“空空的”。但千里之外产房里分娩手术遇到的难题,危重产妇的应急事项……她通过微信,为红原的医生仔细解答。

“危重病人有些情况把握不准的,她们会问我。我的病情只说还在检查,没有多说。”谢胡飞说。

这份信赖,始于8个月前。

今年4月10日,初春温州花红柳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刚刚走出隔离病房的谢胡飞踏上红原,那里大雪纷飞。

抵达红原县人民医院的第一夜,谢胡飞就做了两台危重手术!

当晚,高反强烈,她头昏脑胀,躺在床上靠吸氧缓解不适。这时电话响起,医院接收一名产妇,疑似胎盘早剥,多普乐胎心仪未探及胎心。谢胡飞一边叮嘱科室主任做好备血等急救措施,一边火速跑到产房。最终,她顶着压力,凭借过硬的危重孕产妇产程管理经验,让产妇分娩死胎,保住其子宫,创造了红原县人民医院胎盘早剥免遭手术分娩的先例。

刚处理好这个产妇,又来一名高龄产妇,胎心监护提示频发晚期减速。家属想去上级医院,但转最近的上级医院,至少要3个小时,路途有可能胎死宫内。谢胡飞建议产妇留下。经过紧急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

这一晚,谢胡飞深刻感受到高原医疗资源的缺乏,她急切想改变现状。

从那天起,红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三楼,十七病室37床,成了谢胡飞在红原的“家”!之后的三个多月,“我一步都没有离开病房,我怕走远一点,就可能来不及救治产妇和孩子!我和同事说,有病人来,就喊我。”谢胡飞说。

高原上的格桑花开始绽放美丽,但谢胡飞没有时间欣赏。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病人身上,花在要让当地医生尽快上手做手术。

她的“家”在病区走廊的中间,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援川以来,她一天最多能睡4个小时,忙起来几乎彻夜无眠,早上接着工作。

渐渐地,红原的牧民们知道县医院来了一位好“门巴”,她对病人比自己的家人还紧张。有一次,一名新生儿出现险情,需要迅速启动新生儿复苏流程,可产房的负压吸引器报修中。谢胡飞直接拿起吸引管,用嘴去吸引新生儿咽喉部的羊水。边上的护士提示说:“谢老师,这个产妇是乙肝大三阳。”她顾不得,铆足全力,吸得脸颊通红。新生儿很快复苏成功,这是一个多年不孕才怀上的珍贵孩子。临走时,家属感动万分地给她献上哈达,不停地说:“卡卓!卡卓!(谢谢!)”

手把手教授,留下一支能战斗的队伍

红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唯一以藏族聚居为主的高寒纯牧业县,也是阿坝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医疗条件落后。广袤草原游牧特性,导致孕妇没有定期产检,到医院求医的多半是母婴危重,妇产科因此是红原县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但该科室日常在岗的只有4名医生和4名护士,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之前,医院手术不多,急重病人一般都转到上级医院。

“听说那里急缺妇产科医生,我就想去为当地做点事。我知道红原海拔3600米以上,高原反应严重,技术上我能行,唯一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不适应高反,被‘遣送’回温,没法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任。”卧病在床的谢胡飞回忆援川的初心,没有后悔。

援川时间长达一年半,她是自己主动报名。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在红原,谢胡飞除了全力救治每个病人,更是把带出一支能独立操作的妇产科团队当成自己援川最重要的任务,她想为当地藏族群众锻造一支能战斗的好“门巴”群体。

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她带着医生护士一点点做起;没有危重症治疗经验,她拿起手术刀,细细指点……在谢胡飞的“传帮带”下,本地医生从看她手术,到在她指导下做手术,再到敢独立做手术,并积累起危重症的治疗经验。特别是谢胡飞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理念,深深影响了妇产科整个团队,流程简化后,一台手术的准备时间从以前的一两个小时到现在半小时之内,为生命争取更多抢救时间。

如今,谢胡飞离开红原,但很多东西已经改变。

“以前很多手术我们不敢做,现在大家有底气独立做手术了,今天我刚做了两台。”红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妥以芝说。她的同事郭明翠说,每次跟着谢老师上手术台,都能学到很多新知识,但更多的是学到她身上那种完全忘我的敬业精神。

除了手术台上手把手教,谢胡飞还按照孕期保健指南,结合医院的实际,规范门诊检查项目清单,完善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流程,并向医院建议:改造产房、规范产前门诊、建立中央胎心监护系统、进购妇产科基本药物、设立血库等。

医院采纳了谢胡飞提出的绝大多数建议,并逐步完善医院硬件配备,妇产科医疗水平日渐提升。

自我激励,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但红原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给谢胡飞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考验。“第一天到食堂,我是吐着出来的,一个星期体重就掉了十斤。”谢胡飞说。吃不下饭,她就回宿舍熬粥,咸鸭蛋是主菜。直到她因病离开红原,17号病房里还留着好几箱咸鸭蛋。

8月飘雪,谢胡飞每一次呼吸,都感觉心肺寒凉,头痛、心悸、鼻出血、睡眠困难更加严重。同事说,高反严重时,要去成都等平原地区休整。9月,谢胡飞唯一一次回永嘉休假十天,带了半行李箱的妇科、保胎药回去。在她宿舍的置物架上,简单的护肤品和大量药品堆在一起。

10月,妇产科的手术空前地多,谢胡飞面色苍白,爬楼梯变得越加艰难。有一天晚上11时、凌晨1时、凌晨4时,不断有人叫她应急,她第一次说:我太累了!她不知道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还以为是天寒加剧高反。患者险情在前,总是于心不忍,强撑着多做一点、跑快一点。

11月10日,援川人员例行体检,她赶在门诊前匆匆抽了血,很快被告知:白细胞特别高,疑似白血病。

她打电话给丈夫,号啕大哭: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我还没好好陪孩子……去红原之前,谢胡飞给14个月大的儿子喂了最后一次奶,走进隔离病房。儿子牙牙学语后,看着视频里的妈妈叫“阿姨”!今年夏天,丈夫周智慧带着大女儿来红原看望她。她正忙着为草原单亲妈妈做体检,整天早出晚归。偶尔夜里来宾馆陪父女俩,半夜,她又不见了——回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离开前,女儿生气地对妈妈说:“以后不来红原看你了,反正来了也很难见到。”

“哭过一次,以后就要坚强!”丈夫周智慧说。他知道妻子的工作是跟生命争分夺秒,一直以来都是无条件支持。这些天,他自学中医,为她熬药试药,做药膳,默默扶持妻子前行。

12月8日,谢胡飞更新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以此激励自己。

从隔离病房到雪域高原,争分夺秒地奋斗一直是她生命奔腾的色彩。胡飞,这一次,你要为自己的生命全力奋斗,相信熬过眼前的坎坷,你青春的脚步会走得更远!(叶张迪、金朝丹、章会  记者沈贞海)(本稿图片均由浙江省赴川工作组提供,陈胜豪摄)

微信图片_20201216092536

微信图片_20201216092600

微信图片_20201216092547

工作中的谢胡飞

高原上普通锅煮的米饭有夹生感,谢胡飞有空就自己煮点粥吃。

高原上普通锅煮的米饭有夹生感,谢胡飞有空就自己煮点粥吃。

谢胡飞在病房里的“家”。

谢胡飞在病房里的“家”。

谢胡飞(右)在查看病案。

谢胡飞(右)在查看病案。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