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负责人陈晓云出席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陈晓云表示,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的菜园子,一头连着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既是对口帮扶,又是区域合作,还是民生工程,更是社会动员。所以,上海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激活需求侧,解决“买”的问题。开展了“申情购、沪爱帮”主题活动,提倡“买就是爱,吃到就是扶贫”理念;组织买手到对口地区考察选品;举办了“5+365”系列展销、品鉴和推介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采购、社区社团认购;出台了“消费扶贫12条”,支持各方分工实现目标任务。
第二,改造生产链,解决“供”的问题。通过订单购买、设立直供直采基地,结合上海援助项目,引导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品牌孵化,倒推当地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比如上海在云南和贵州设立了31个蔬菜外延基地,实施了产供销全方位指导;一些大型电商帮助当地培训新农人、新电商,增进了市场竞争力等。
第三,打通流通链,解决“畅”的问题。在“便利”上做文章,组织大宗采购、大宗批发、国资国企、电商平台、市场宣传五大渠道,开展“双线六进”活动,即线上线下结合,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进批发;落实“三专一平台”,建设“121”消费扶贫阵地,就是在中心商圈设立10个扶贫产品直销店,20个体验生活馆,100个社区和电商营销专区,建立一个全市消费扶贫工作平台。
第四,提升价值链,解决“效”的问题。消费是途径,扶贫是目的。所以从源头入手,上海用“特色鲜明、带贫效果好、品牌质量佳”作为标准,认定八大类280种对口地区农产品列入推荐名录,引领开展“百县百品”活动。
经过几年努力,消费扶贫行动在上海市民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批上海对口地区的扶贫产品叫得响、卖得火。比如云南的软籽石榴、小粒咖啡,遵义茶、高原蔬菜,喀什苹果、巴旦木、留香瓜,日喀则的青稞,果洛牦牛肉等,已经受到上海市民追捧。2020年,全市已经实现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120亿元,其中云南和贵州遵义的扶贫产品超过了60亿元。
陈晓云说,下一步,上海将把消费扶贫纳入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建设的工作当中去,增强持续的消费拉动能力,协助对口地区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把“消费”这个市场行为,与“扶贫”公益行为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久久为功,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促进东西部协作共赢的新引擎。(唐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