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舆情

“旗舰店”+“便利店”,来看浦东社区养老如何触手可及

2020-10-27 11:00     来源:浦东发布

捕获

今天我们如何养老?机构养老资源匮乏且成本较高,居家养老则专业性略差。这种情况下,结合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优势的“嵌入式”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2019年,《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出台,推进各街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重点建设集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浦东通过各种创新之举,正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养老模式。

养老“便利店”一应俱全

家住南码头路街道临沂七村小区的柏晓敏阿姨,不久前又到小区的养老“便利店”做了一次检查,“血压、血氧都正常,最近保持得挺好。自从有了这个便利店以后,我经常会过来测一下。”柏阿姨说。

南码头路街道地处老城区,老人多、老小区多、老问题多的“三老”问题情况比较突出,资源禀赋较差,物理空间极为有限。辖区户籍老年人约3.1万,占全社区户籍人口的40.3%,人口老龄化严重。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打造嵌入式养老模式、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南码头路街道探索了“旗舰店”+“便利店”的社区养老新模式。

柏阿姨常去的养老“便利店”,便是这个养老新模式的产物,目前已经覆盖了南码头路街道的27个居民区。之所以称为“便利店”,因为这里离居民近,又能给老年居民提供政策解读、资源获取、服务享受等诸多便利。

以临沂七村的养老“便利店”为例,原先闲置的5套小户型员工宿舍经过设计改造,变成了独立院落,为临沂七村以及附近临沂六村、临沂八村等多个居民区的老年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活动场所。

面积不大的“便利店”,功能齐全。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微型助餐点、微型日托、微型助浴、便民服务、辅具租赁、书画交流、影音观赏、心理咨询等各种设施和功能,一应俱全。

柏阿姨最喜欢的,是养老“便利店”里刚添置的健康体征自助检测设备和国民体质自助检测设备。前者可以为居民提供身高、血压、血氧、血糖、血常规等健康体征监测;后者则提供包括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等11项基本体质信息监测,居民通过一定的运动就能了解自身体质情况。

“年纪大了,身体健康最重要。有了这些设备,不用去医院就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方便,大家都喜欢,有时候还要排队呢。”柏阿姨说。

同样住在临沂七村的邹国樑则钟爱“便利店”里的书画室,平日里一有空就会过来泡上好几个小时,潜心书法。“这里环境好,设备也新,练练字很不错,累了还能到院子里稍微活动一下。”作为小区里有名的“书法家”,邹国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室。

作为南码头路街道嵌入式养老模式的一部分,养老“旗舰店”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便利店”。

“旗舰店”就是南码头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临沂路381弄31号,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顾名思义,“旗舰店”的功能设置更为齐全,有社区食堂、日间照护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综合会议室等。

“旗舰店”的日间照护中心工作人员王依文说,中心目前有35位日托老人。早上,中心会派车把老人接过来;在中心的时间里,护理人员会带着老人做操、玩益智游戏,帮他们按摩……度过丰富的一天后,再送老人回家。

今年93岁的华淑英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到日间照护中心来,是她最开心的一件事。曾经当过幼儿园老师的华淑英喜欢弹弹琴,虽然动作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敏捷,但依然能赢得其他老人和护理人员的掌声。

“这里的活动多,吃的也好,最好的是这里的护理人员,好得没话可讲。新社会,政府对我们老人就是这么好。”说起日间照护中心,华淑英赞不绝口。

家门口的嵌入式养老

在陆家嘴街道,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问题同样突出。街道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万余人,包括1511名独居老人,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33.39%。

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不离家庭、不出社区。近年来,陆家嘴街道将“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与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相结合,作为街道提升为老服务整体能级、进一步打造为老工作品牌的抓手。

2019年4月,陆家嘴街道通过了《陆家嘴街道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暨家门口15分钟养老服务圈规划》和《陆家嘴街道社区嵌入式养老体系建设方案》,提出按“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划分梅园、崂山、滨江三个区域,分别设置一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并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打造成资源调配的枢纽、专业服务的支撑、项目孵化的基地。

位于崂山五村555号的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便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核心枢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真真实实“镶嵌”在居民区里面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上下4层按照功能定位,划分成双家支持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甚至还有认知症照护专区。

平时,位于二楼的日间照护中心最为热闹。为老服务中心运营设施长胡琰说,自今年7月中心运营以来,陆续已有24位半日托老人和8位日托老人与中心签订了服务协议。

每天上午9点半,熟悉的音乐响起,日托老人夏兴龙就知道,到了跟着护理人员做操的时间。健耳操、经络操、回春操……老人们选择不同类型的健身操适度运动,活络筋骨。

各类益智游戏,更是种类繁多,让老人挑花了眼、玩得尽兴。夏兴龙说,“在护理人员陪同下玩玩益智游戏,感觉整个人都很轻松愉快,无忧无虑。”

刚进入长者照护之家的96岁老人王家镇,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期待。“一个人在家很孤单,虽然身体还可以,但能够跟大家一起生活,肯定会充实很多。”他说。

解决社区的助老问题,吃永远是第一位。陆家嘴街道在街道层面设置长者食堂,作为社区为老助餐的枢纽,协调整个社区的为老助餐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人送餐上门。

不久前,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梅园分中心的社区食堂开始运营,解决了辖区内不少老年人的心病——年纪大了,买菜烧饭都力不从心。

84岁的姚国棣和老伴得知开了社区食堂,带着餐盒前来体验。当天的菜很丰盛,有香菇青菜、四喜烤麸、葱油金瓜丝、油面筋塞肉、油爆虾等,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

姚国棣要了一份板栗焖鸡、一份山药木耳肉片、一份香菇青菜、一份雪菜蒸小黄鱼,还有免费赠送的米饭和榨菜蛋汤,装进保温餐盒带回家吃。42元的菜价,他支付了35.7元——社区食堂针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有9折优惠,75岁以上老人则是85折优惠。

社区食堂还使用了智慧助餐系统,将智慧应用和金融科技落地到食堂场景中。取餐环节,加装了NFC芯片的智能餐碟可以自动识别价格;支付环节,老人可以直接“刷脸”享受相应优惠。

“这样子很方便,不用担心忘记带卡或者卡掉了。政府为我们老年人办好事,我们很开心。”姚国棣说。而对于管理方来说,也避免了敬老卡被冒用的风险。

为老服务触手可及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很多老人需要得到专业照护。然而,不少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对前往专业的养老院有抵触情绪。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则可使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下,接受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也让老人子女更加放心。

从形式上来说,“嵌入式”养老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的补充和整合,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近年来,浦东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链,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能级。

新区民政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新区区级相关部门主动让渡资源,各街镇充分挖潜,将142处存量资源改造为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已有116处完成改造或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全区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3家,长者照护之家26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89家,老年人助餐点156家,形成了密切联动、功能互补、系统衔接的养老服务圈。

新区各个街镇,在打造嵌入式养老模式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但最终目的殊途同归——围绕老年人原居养老的需求,打造“养老联合体”,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内不同阶段的长者,都能在熟悉的社区范围内,便捷地获得从床边到身边、再到周边的连续性照护服务,形成为老服务的闭环。

在南码头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有一个“为老服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主任王莹说,中心负责辖区内一切与老年人相关的工作,设立“养老顾问”窗口,通过远程帮办系统,更好地应对老年人的咨询、回应老年人的需求。

“我们用‘旗舰店’加‘便利店’的模式和网络布置,让社区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她说。

在陆家嘴街道,为老服务还有更多的社会化参与方案。在街道支持下,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发起了陆家嘴为老服务社会化参与项目,联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不久前,陆家嘴街道长者膳食改善计划启动,将政府直接出资金转为政府搭平台提需求,借力陆家嘴社区基金会,采用“线上广泛募集+线下精准对接”的方式做大资金池,让区域内各类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有针对性参与到助老服务中。

接下来,陆家嘴街道还将以“长者膳食改善计划”为切入点,把爱心助浴、衣物助洗及老年人空调检修清洁等助老服务纳入到关爱计划当中,进一步扩大关心关爱范围,让社区更多的困难老人能够得到多层次、不同类型的爱心助老服务。

“老有所养”,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关乎每个人幸福感的民生大事。浦东新区在“嵌入式”养老方面的探索,正是为了做好这一项民生大事。新区民政局表示,后续将持续推进这项工作,营造更有温度、更有获得感的“大城养老”氛围。(章磊/文 倪竹馨/摄)

【责编:倪珺】
原标题:“旗舰店”+“便利店”,来看浦东社区养老如何触手可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