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鲍筱兰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普华永道中国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蔡凌正式发布《蓄力扬帆 增长可期——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调研》报告。该报告由普华永道与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高管教育联合完成,系统梳理了中资企业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动态与战略趋势,为拓展该区域业务的企业提供关键洞察与实操指南。
报告指出,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和巴西已成为中资企业在拉美投资的核心阵地。得益于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稳健的经济增长,目前已有超过半数进驻拉美的中资企业实现盈利。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六成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展现出对拉美市场长期发展的高度信心。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邓希炜教授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持续深化,中拉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拉美不仅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目的地,更逐步成为连接南北半球、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战略枢纽。本报告精准解析了企业面对税务稽查、转让定价等现实挑战时的应对之道,堪称中资企业开拓拉美市场的“航海图”。
普华永道中国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蔡凌表示,拉丁美洲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已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区域。2024年,中拉双边贸易额突破5,184.7亿美元,同比增长6%,再创新高。同期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流量达1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拉美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区域。我们期待本报告能为计划进入或深耕拉美的中资企业提供务实参考,助力其把握关键议题,实现可持续的本地化发展。
核心投资 国别与区域布局策略
本次调研于2025年8月至10月期间开展,覆盖48家在拉美运营的中资企业,涉及制造业、建筑业、能源化工、交通运输与仓储等多个行业。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企业均在哥伦比亚开展业务,秘鲁(69%)、墨西哥(67%)及巴西(63%)紧随其后。为提升区域协同与风险应对能力,超七成企业已在拉美设立区域总部,其中近半数选择哥伦比亚(46%),巴西(43%)与墨西哥(26%)亦为主要总部所在地。半数企业采用双总部或多总部架构,以强化决策效率与本地响应能力。
在市场拓展动因方面,扩大现有产品与服务市场(90%)成为企业进入拉美的首要目标。近七成企业选择自主投资或独资模式进入市场。在本地化运营方面,员工本土化程度普遍较高,但高级管理层仍以外派为主,兼顾战略统一与成本优化。从经营成果看,智利(76%)与墨西哥(69%)成为企业盈利表现最佳的市场。未来三年,智利(76%)、阿根廷(73%)与墨西哥(72%)将成为中资企业增资意愿最强的国家。
营商环境 肯定与挑战并存
尽管拉美地区投资潜力获得普遍认可,企业在政策与运营层面仍面临多重挑战。政策风险中,审批程序复杂耗时(56%)、外汇管制(50%)及政策稳定性不足(46%)最为突出。市场风险则聚焦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与市场准入限制。此外,对当地法规理解不足(71%)、国际化人才短缺(46%)及管理经验不足(38%)构成企业前三大运营挑战。
在政策支持方面,企业普遍期待税收减免(65%)、人才扶持(54%)及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42%)。同时,提升政府效率(65%)、增强政策稳定性与透明度(58%)、进一步开放市场并保障外资平等待遇(54%)被视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
税务筹备 积极实操挑战仍存
调研显示,中资企业对拉美地区的税务筹备普遍积极。超八成企业在投资前期已开展税务尽调或政策研究,其中半数对目标国家进行全面调查。投资初期,税收优惠的可行性与确定性(71%)最受关注。
普华永道中国南部税务市场主管合伙人王舜宜指出,尽管过半企业对当地税务服务表示满意,但拉美各国税制复杂、税种繁多,使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面临持续挑战,如不同运营模式的税务影响评估、政策不明确以及投融资架构设计等。税务优惠审批周期长、跨境交易转让定价及预提所得税争议成为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难点。我们期望通过本报告的洞察,助力中资企业更有信心、更高效地应对拉美税务环境。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93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30001
| 新闻监督电话:010-6369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