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2025-09-17 16:5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1、街镇营商环境座谈会。鲍筱兰摄

9月1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围绕“做强街镇基层基础,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召开街镇营商环境座谈会。鲍筱兰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 “让街镇营商工作的成效和难点都能及时地被听到、被看到、被关注到,持续加强街镇营商环境建设。”9月1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围绕同样的主题——“做强街镇基层基础,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烟火气,激活经济新动力。邀请14个街镇参加座谈,11个市级部门、各区发改委以及15位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参会。听取街镇营商工作中需攻坚突破的难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持续赋能街镇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今年以来,上海在全国首次提出把“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作为8.0任务内容,又进一步作为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加以重点推动。市级部门针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在加强重油烟餐饮企业开办指引、优化店招外摆提升城市“烟火气”以及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等方面加紧出台相关规定,有力支撑街镇工作。街镇作为基层营商环境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尽职履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今年7月发布的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30个十佳案例与30个优秀案例中,涉及街镇的创新实践超过三分之一,全市各街镇结合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积极打造服务企业和区域发展的“一街(镇)一品”营商品牌。

2、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不仅是街镇的事,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联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不仅是街镇的事,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才能孕育出更多破解难题、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将把与街镇“面对面”沟通的机制常态化、长效化,让街镇营商工作的成效和难点都能及时地被听到、被看到、被关注到;进一步加强从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穿透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整体推进,持续发力、持续攻坚、持续赋能,支持街镇更好服务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强底座。

“徐汇区绿化市容局设摊管理‘一张图’‘一张表’‘一套流程’的专业框架下,制定《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说,由街道管理办、营商办、市场所、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实施动态星级评定、联合巡查及退出机制。

徐家汇街道企业斗牛士餐饮集团新品牌“ZHAOKA炤喀”卤肉饭旗舰店落地时。街道构建“三位一体”服务闭环:筹备阶段协调优质点位,建设阶段压缩装修备案审批时限,运营阶段指导完成外摆申报,打造安全与品质并重的消费场景。企业负责人说,"街道始终跑在企业前面,让我们感受到效率与诚意。该实践印证“烟火气”与“秩序感”可共生共荣,形成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3、打造“一街(镇)一品”营商品牌。

宝山区庙行镇党委书记郁梦娴表示,庙行镇持续升级“舒心、同心、安心”营商环境 建设体系,全力打造营商“最暖城区”。特别是针对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烟火共康”街区建设。共康路虽仅800余米,却集聚了500余家商铺,不少是从曾经全市知名的彭浦夜市转型而来,到共康路有了固定门面后规范是规范了,但烟火味也淡了不少。优化设摊管理、规范设摊指引等“一揽子”政策正如久旱甘霖,不仅为规范设摊减少邻里摩擦提供了依据,更指导我们主动应变提前谋划。

“针对企业开办、店铺设立等事项,推出 《开店一件事》专项指南,‘一窗受理、一张清单、一次告知’。”奉贤区南桥镇党委书记陈晓维说,南桥镇整合多部门资源,创新打造“益企行”党建品牌,覆盖全域企业2008家。构建“党建 +X”服务机制,组建法律志愿者团队,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活动、技能评比;成立制造业、美丽健康、科创业产业集群临时党支部, 促进产业链企业交流,科创业产业集群合作项目同比增长5%,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向则表示,静安区全面推进“招商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高效统筹区内资源与服务力量。依托“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街道协同区职能部门做好重点项目保障、重点企业服务、重要机制优化等工作。6月26日,LV巨轮开幕当天,人流高达17万,街道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平安志愿者总数约500人,公安部门抽调其他片区力量、城管抽调机动中队,包括交警、绿化市容局、城发集团等相关部门配备相应工作力量,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1分钟 响应处置。首日高峰过后,多部门协同配备近百人队伍保障各项工作——因展览期间人流量的暴增和周边部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被取消,日均清运600余辆共享单车;针对商业揽拍、无序商拍、违规设摊等行为,街道行政执法队24小时分班值守核心区域,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精细管控,通过“整治+指引”双轨并行有效规范商圈秩序。

4、推行“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

青浦区徐泾镇镇长陈瑜表示,今年7月,徐泾镇企业服务中心作为青浦区首个镇级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创新构建了“党群-营商-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党员、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三类服务对象,实现“一站式、全周期、陪伴式”服务。徐泾镇企业服务中心整合了102项“企业及党群 服务”事项和188项“社区服务”事项,并推出了“321”营商服务体系:“3”即三项增值服务,包含金融、法律、税务咨询,联动司法所、税务所和银行提供专业支持;“2”为两项基础服务,即“开办一件事”窗口和产业政策咨询窗口,实现企业注册、变更、政策申报集成办理;“1”是一项特色出海服务,依托“联采 +”渠道,提供联合国供应商注册、跨境贸易培训等,助力企业走向国际,实现一站式“出海”。

今年2月,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发布,推行“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合力推动街镇项目落地和企业诉求解决。建设活力街区,鼓励街镇在监管创新、交通管理、商户和居民协调等方面探索创新,有序发展集市活动、户外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经营主体负担等,聚焦提升企业感受、上海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