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Ai
中国发展网讯 贾天荣 记者缪晓琴报道 近年来,随着公共采购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招标采购方式的逐步推行,招标代理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不仅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化程度也在持续提升。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也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普及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但也对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和技术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股变革浪潮中,AI的崛起正深刻重塑千行百业,招投标行业亦不例外。近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为某国有招标代理公司(以下简称招标公司)提供了从智算到大模型全栈服务,助力招投标代理行业迈入智能化快车道。
知识“活”起来:从纸堆中释放价值
该招标公司作为服务全国各类项目的中坚力量,在多年业务实践中积累了海量的投标文件,这些资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项目经验,更是企业极其宝贵的知识资产。然而,如何有效管理、调用、挖掘这些“沉睡”的知识,一直是招标公司面临的难题。
早年间,大量纸质投标文档的积压,使得查阅效率低、信息调取难、知识共享程度低等难题,始终难以解决,而近年来,尽管随着企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部分文件通过扫描形成PDF并上传至云端,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归档,但由于缺乏结构化处理,依然无法实现高效检索和深度分析。
不仅如此,数据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以该公司为例,每年新增标书数量约为2万本,大量新增与历史文件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知识沉淀的管理压力。此外,投标文件大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如扫描件等,信息提取困难,分类标签不明确,结构化入库流程复杂,造成宝贵的行业信息未被有效开发与利用。
为破解这些瓶颈,2024年,上海电信为该公司引入开源大模型,开启AI赋能的新探索。今年5月,更进一步接入了能力更强的DeepSeek大模型,使得原本沉淀在文件中的知识得以“活化”,可实时调用、智能问答甚至表格化的数据分析。
引入大模型:AI成“报价助手”
“以前客户一问,我们要去仓库翻纸质文档,有时还要问其他处室。现在直接问AI,它几秒钟就能给出过往项目的参考数据,还能分析行业均价和参数配置。”在招标公司,会有专门仓库存放过往的纸质文档。每当有客户咨询项目或历史报价时,业务员常需翻阅厚重档案或跨部门寻求资料,查询效率低下,如今借助DeepSeek,员工只需登入OA系统,与AI机器人对话,通过自然语言提问,系统便可基于历史文档实时给出精准答案,甚至以表格形式进行横向对比和行业趋势分析。
这一AI系统能够帮助业务人员快速获取项目经验、历史报价等核心信息,造价助手还可以对当前项目建议报价,大幅提升了客户响应效率。在客户咨询某一类设备或服务的投标经验时,系统可迅速比对历史项目,提供翔实的数据参考及行业趋势分析。
在此过程中,上海电信凭借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为该项目提供了从数据归集、清洗、治理到存储的全链路服务,并通过天翼云提供弹性扩展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资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系统部署于本地,保障了大模型在私有环境中高效运行,DeepSeek也成为当前最优的私有化大模型选择之一。
法规查询、标准匹配:AI成“隐形导师”
不仅如此,AI还被应用于招标流程中的法律法规问答环节。
招标公司在服务过程中承担部分法律职能,不同地区的国标、地标、地方性法规差异明显,业务人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适用标准。通过AI的逻辑推理能力,员工可以获得更精准、具针对性的法规支持,尤其对年轻员工而言,AI相当于经验丰富的“导师”,将企业原本分散在资深员工之间的知识,转化为可共享、可调用的企业级知识资产。
另一方面,作为国有企业,招标公司对数据安全有极高要求。过去,纸质或普通电子文档缺乏权限控制和访问审计,一定程度上存在泄密风险。如今,借助电信提供的安全虚拟私有云和下一代防火墙组件,实现了分级分域的权限管理,所有操作均有痕迹可查,数据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该公司在招标代理行业率先实践大模型应用,是AI在招标行业落地场景的典范。无论是数据智能化分析,还是法律法规知识辅助,都为业务人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支撑,让老员工的经验转化为企业共享资产,把知识传承与AI结合,让企业整体能力实现“水涨船高”。
不仅如此,招标公司的诉求也正在从“自身优化”迈向“行业联动”。由于各地招标法规与执行习惯存在明显地域差异,行业知识高度碎片化。通过上海电信的平台能力,该招标公司有望与全国范围内的龙头招标企业联动,共建统一、共享的招标行业知识库,打破区域壁垒,推动行业规范化进程。
这不仅是一次企业自身的数字化升级,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知识重构”。在AI的加持下,传统的招标行业正迈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