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起,上海市、区两级领导干部密集走访沪上外贸、外资企业,听取意见建议,开展现场办公,在优化政策供给、深化为企服务、加强预期引导中,支持企业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敏捷。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既要加强研判、深化认识,也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走访时,希望企业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有上海的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以及综合成本优势为支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定能在世界市场搏击风浪中赢得战略主动”。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夯实核心竞争力,是走访的重中之重。政府为企服务和政策供给、环境营造,又是其中关键。
在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陈吉宁表示,上海将以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持续深耕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欢迎企业把握发展机遇,深化业务布局,携手合作伙伴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好拓展新空间、争创新优势,在沪实现更大发展。
显然,微观主体发展的“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环境的“确定性”、治理的“确定性”。外部大环境愈是复杂,就愈是需要上海在自身发展环境上多下苦功、提质提效。
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是一条总体要求,在当下也有特殊针对性。最直观层面,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来自于能否解决眼前具体的急难愁盼,以及能否获得精准到位的惠企纾困政策。
今年以来,上海相继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反复强调,政策供给务求清晰,为企服务务求具体。
而其前提,当然是灵敏地捕捉动向、感知问题,在准确把握一线真实呼声和真实走向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施策、精准施策。
此番走访调研中,陈吉宁逐一回应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叮嘱相关区和部门及时沟通对接,“把惠企政策举措讲清楚说透彻,把面向企业的政策培训组织好落实到位,推动信息直达、政策直达”。
他强调,上海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便利服务对接,以“马上就办”的响应力、行动力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全力打造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同时,除了当前“救急”,企业服务亦应着眼中长期、战略性问题,为深层次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支撑。
比如“走出去”。上海已明确将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强化服务功能的关键。为企业出海提供综合服务特别是法律、仲裁、咨询、金融等方面专业服务,亦是应对变局、掌握主动、力争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必要之策。
在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吉宁与企业负责人讨论了深耕细分赛道、联合攻关创新、优化全球布局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企业出海综合服务支持等问题。市领导提到,上海为出海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把握机遇、优化布局、拓展业务,更好牵引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多元市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整座城市发展的基础“底座”,亦需持续迭代升级,以求在任何变革挑战来临时保持定力、勇立潮头。
同样在上周,新成立的上海市数据发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强调不断深化“数字上海”建设,建优建强数字技术底座,着力培育数字经济生态,持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数字支撑。
数字化是当下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趋势。从宏观而言,对变革趋势的灵敏感知和及时跟进,无疑是一个基础。
会议指出,上海要保持战略敏捷,盯紧行业趋势,加强定期评估,动态调整优化布局,聚焦下一代区块链网络、第三代互联网创新发展及数字技术前沿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推动应用场景扩围提质放量,更好释放技术叠加效应、溢出效应。
作为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软、硬件支撑,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建设,亦应进一步发力。
此次会上同样提及“出海”——上海将加强数字企业出海服务,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会上亦强调,要依托科技和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公共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公益性小试、中试平台,推动重要应用场景向创新创业企业开放。发挥龙头企业数字技术优势,发挥生产性服务平台作用,提供更多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在守住安全底线前提下,上海将拓展公共数据“上链”范围,实现“应上尽上”,更大力度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并增强数据分析意识,提升数据挖掘利用能力,为政策制定和调整优化、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等提供决策依据。
在涉企政务服务和监管方面,上海将推进政务大模型研发应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支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扩面增量;还将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深化国际数据合作,提升跨境服务效率和“无感监管”水平。
上述做法,最终都将落为具体的企业感受,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确定性”。政府效能越高,服务越精准,支撑越足,经营主体搏击风浪的能力和信心自然会更为坚定。而其关键,还是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
“风浪”之中,“搏击”之路,终究是改革、开放和创新。(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