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发布。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开发开放35周年的浦东青春洋溢,风华正茂。屹立在新起点,浦东如何保持高度的战略敏捷,为扩大高水平开放破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路?4月18日,浦东新区召开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会,集中推出50个高水平改革开放典型案例,发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等一批政策,推出科创产业服务平台等一批功能性平台。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致辞。
“浦东开发开放走过了35年不平凡的历史。展望未来,使命更加光荣,前景更加广阔。”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在致辞中表示,对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再出发再创业。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勇挑经济大梁,勇当改革先锋,勇做民生标杆,不断书写浦东引领建设新篇章,加快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浦东擘画的新蓝图变为实景画。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浦东坚持通过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打造更加理想、安全、有为的全球投资目的地。浦东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区内外资企业和分支机构已达2.8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占比近50%。新征程上,浦东将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共生共赢。
“35年来,浦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介绍,去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78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32万亿元,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营收超过1.2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已超过2.6万亿元。
“从首份负面清单,到率先探索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无不是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改革的生动实践。”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看来,过去35年来,浦东努力为开放“试子”,而当下的任务更为迫切,就是要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创新,不断开放,不断求变。
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浦东新区主动担当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朋友圈”,拿出最好的空间资源,努力成为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在与张江相连的花木街道,保利浦开金融中心内的综合型企业出海服务平台,集聚超8千家中外金融机构以及3千家法律、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预计到“十五五”期末,这里将培育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
“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作为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更需要浦东在复杂形势中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300多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来自浦东的接近50%,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江科学城已成为中国创新的一个品牌,上海创新的一面旗帜。汇聚于此的大科学设施、国家实验室、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全球一流创新企业,正不断诞生创新“核爆点”;以招商、投资、孵化、研究全链条产业服务为支点,浦东引领撬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等新赛道产业也迎来了裂变式扩张。
“为打赢科学水平、产业生态攻坚战,张江将强化使命担当,抢抓发展机遇,奋勇破冰克难,实施5大行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张江科建办(张江管理局)党组书记、主任,局长肖健介绍,张江要进一步开放布局,优化产品,打造一个开放突破点,三个新产业高地和一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围绕未来智能、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领域,加快技术攻关,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的孵化器、创新中心和试验场。
对浦东新区而言,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资源与财富。从“明珠计划”的高端引才,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百万方低租金公寓”和“百万方低租金创业空间”的政策加持,浦东为每一颗创新梦想提供沃土厚植。
“我们将为青年人才提供从0到1、从1到N的全流程支持,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首站’和筑梦、寻梦、圆梦的热土。”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戚玉霞介绍,浦东将举办培训提升、联谊交流等丰富多元的活动,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关爱,并组建专属志愿者团队,解决青年人才急难愁盼问题。
天降大任,舍我其谁。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浦东新区将坚持以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首创性改革,全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力推进聚焦全链条全周期的集成化创新,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