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黄浦区以营商环境“更优解”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2-06 11:3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宜商黄浦”营商环境主题周暨“营商环境巡礼”黄浦行拉开帷幕。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4年“宜商黄浦”优秀案例,展示了营商体验官、媒体观察员的履职成果,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黄浦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亮点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惠企服务、品牌建设再升级,启动仪式上,黄浦区发布了“营商环境便利店”项目、“街道营商漫步”项目,聘任了首批“营商合伙人”,并进行了首批“无感监管”试点楼宇签约。此外,黄浦区在仪式结束后开展了“领导干部现场帮办”活动,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对标改革、集成创新,提升企业感受度,以更高水平“宜商黄浦”建设助力城区更高质量发展。

发布综合报告,展现营商环境建设新成效

作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承载区,黄浦区已连续七年发布“营商环境白皮书”,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评估“宜商黄浦”建设进展,持续擦亮“宜商黄浦”金字招牌,为上海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黄浦样本”。

《2024年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发展报告》从数观“宜商黄浦”新进展、解码“宜商黄浦”新举措、共创“宜商黄浦”新高度三个方面全面展示黄浦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亮点成果,并提出未来的优化方向。2024年,黄浦区对标世行B-Ready营商环境测评新标准、国家和上海营商环境新要求,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以“法治化”为基础保障、以“国际化”为重要标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向“更高维度、更小温差”迈进,推动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黄浦区聚焦市场所需、企业所感,强化对标改革、深化集成创新。升级惠企服务体系,企业“感受度”再上台阶。发布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惠企政策矩阵。构建“1+9+10”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惠企服务零距离直达。强化市场枢纽功能,要素“支撑度”全面提升。推进环球服务枢纽建设,加大空间、生态、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市场要素供给,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保障更优、支撑更强。推进精准高效监管,法治“护航度”持续增强。发布实施全市首个精准高效协同监管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运用“检查码”开展区级跨部门联合检查。发布涉企法治服务清单,成立全市首家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基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凝聚多方共建合力,宜商“协同度”显著提升。打造“一区一品”特色,政务服务旗舰店入选“人民的城市”主题展。在全市率先成立营商环境共建智库,实现街道“营商环境体验官”全覆盖。知识产权保护、跨省通办等长三角跨区域协作持续深化。

同时,黄浦区着力打造了政务服务、智慧监管、涉外涉企法律服务、商业秘密和老字号品牌保护等四个领域“一区一品”特色品牌,推出了跨部门精准高效协同监管新模式、政务服务“三家店”等一系列具有黄浦特色的营商新举措,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报告聚焦国内外优化营商环境新趋势,对标世行B-Ready指标体系、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黄浦产业发展,提出了未来营商环境优化方向,包括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促进各类市场要素高效配置,推进精准高效协同监管,深化基层一线营商服务等,持续激发要素潜力、提高监管效力、增强开放动力、升级“宜商黄浦”品牌引力。

创新监管模式,推出“无感监管”楼宇试点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黄浦区正式发布了“无感监管”试点楼宇项目。区市场监管局与BFC外滩金融中心、来福士广场、上海金光外滩中心、恒基名人商业大厦、德必外滩WE、领展企业广场、上海广场7幢试点楼宇运营方现场签约,标志着黄浦区在探索智慧监管、延伸服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数字化手段,监管部门将更加精准及时掌握入驻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服务需求,为入驻企业提供行政指导和政务服务。通过将监管与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企业“家门口”,提升隐患发现和需求采集的精准度与实时性。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近年来,黄浦区率先响应国务院、上海市政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在“无事不扰、无处不在”高效监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融入“整体政府”新理念,以“精准高效协同监管”打破部门主义,实现政府监管与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2024年7月,黄浦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黄浦区精准高效协同监管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从制度层面化解监管检查各自为政、机制不畅等问题。

打造“营商环境便利店”,优化一站式服务体验

2023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舒心畅办,重点打造政务服务旗舰店、政务服务跨省连锁店、营商环境便利店“三家店”,努力形成“1+9+10”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这不仅是对传统政务服务模式的大胆创新,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启动仪式上,黄浦区“营商环境便利店”项目正式发布,该项目是黄浦区着眼于企业全经营周期的需求,建立政府、市场、企业三方协同联动,打造订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为企服务新场景的又一项创新举措。线上,搭建平台式框架,由部门牵头研发,将优质市场化资源投放到“便利店”,将涉企服务产品商品化上架,最后让企业择优选购。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像在便利店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各类服务。目前,已推出金融、法律、人力、数创、场地等五大板块线上服务,基本涵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高频需求。线下,依托“1+9+10”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设立区、街道两级“首席服务官”,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及时为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精准、便利的服务支持,形成全线路、集成式服务链,确保企业能够在黄浦安心经营、快速发展。

聘任“营商合伙人”,构建营商环境“多元共治生态圈”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政、企、社、学多方共同参与。2024年,黄浦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营商环境共建智库”、聘任“媒体观察员”,持续凝聚营商环境多元共建合力,为黄浦优化营商环境献计献策,成效显著。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营商环境体验官履职渠道清单、媒体观察员共建项目清单,切实提升共建机制的指导性和参考性。

今年,黄浦区进一步升级协作能级,创新推出“营商合伙人”制度,与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德勤、外企德科、申万宏源研究所等5家机构签约,聚焦法律服务、人力资源、金融创新等关键领域,进一步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智库作用,带动更多市场力量和资源要素,全面赋能“宜商黄浦”建设,让“企社学”成为“宜商黄浦”最佳合伙人。

深耕基层营商,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提出,要建立常态化、体系化的营商环境品牌宣传矩阵,推出“街镇营商漫步”系列活动,讲好营商环境的“上海实践”。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场景”中,黄浦区同步深耕基层营商“微单元”。

活动现场,黄浦区正式启动“街道营商漫步”项目,南京东路街道和淮海中路街道作为街道代表,现场推介了街道漫步路线和营商服务特色。“街道营商漫步”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现着各街道的独特营商魅力,也展现了黄浦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一线“解题”,领导帮办深化服务实践

主题周启动仪式结束后,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区长徐惠丽、副区长徐知分别牵头开展领导干部现场帮办活动。本次帮办活动采用“市区联合帮办”新形式,杲云书记与市市场监管局倪俊南局长通过视频连线“无感监管”试点楼宇,详细了解企业入驻情况和监管需求;徐惠丽区长与市人才局副局长郭磊为企业提供海外人才服务政策咨询;徐知副区长与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为企业解答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相关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浪潮之下,营商环境优化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政策、服务无一不是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

2025年,黄浦区将重磅打造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这将是全球人才来上海就业、创业、学习和生活要素汇聚的“旗舰店”,提供“一站式”的高效集成服务。海外人才们可以在此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人才引进落户等各类政务服务,安居、医疗、教育等各类生活服务等等。黄浦区将聚焦国际人才共性需求,大力吸引人才服务机构、人才引进机构、人才创投机构等市场化力量共同参与,在通关便利、生活保障、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细分领域创新突破,建立覆盖海外人才来华工作生活全链条、全生态的服务体系。

设立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是上海汇聚各方力量,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共同破解科技型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满足各类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的一次积极探索。目前全市“16+N”的融资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黄浦区于2024年底在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3楼正式挂牌成立黄浦区融资服务中心,同步开设融资服务专区,旨在为企业打造开放式、融合性、互动式的服务体验。专区首批集合了银行、保险、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13家合作金融机构,汇集有金融惠企“政策包”、金融惠企“服务包”。此外,每周有银行轮值的融资服务专员驻点“面对面”辅导,通过线上办理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前台受理与后台支撑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政策解读、登记受理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2025年,黄浦区将充分发挥融资源丰富、金融机构集聚优势,进一步做深做实融资服务的深度,加强与“银、证、保、担、投、租”各类金融机构联动,丰富业务类型,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融资服务,着力打造具有黄浦特色的融资服务中心标杆。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黄浦区正以更高水平的“宜商黄浦”建设,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