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接受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采访。记者 鲍筱兰 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大都市,上海如何盘活、理顺城市资源?2025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同时,上海要创建“十五五”规划的新内涵,加大对产业政策的配置,更充分地引领和发挥政府政策对市场资源的撬动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上海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并将继续保持5%的增长势头。同时,上海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也让上海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更多就业岗位得到落实,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平均4.2%左右的低位。汪泓表示,经济“脉象有力”体现了市场主体信心的提振。
“政府有为”要如何推动“市场有效”?在汪泓看来,政策规划、市场监管,基金引导,这些方面可以由政府积极来倡导。一个有为政府要立足于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以一流营商环境使得市场更为公平,更为规范,更为繁荣,助力高质量发展。
同时,有效市场是资源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只有市场活了,资本市场才能活。市场活了信心才能提升,市场活了经济秩序才能向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力扩内需、稳外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近年来,上海在商旅文体方面实现了融合发展,为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艺术中心创造了坚实基础。随着免签政策红利逐步释放,2024年上海市接待入境游客超过600万人次,逐渐形成“中国入境游第一站”的格局。
汪泓表示,上海拥有浦江两岸的景观夜景、各类博物馆的厚重历史、豫园武康大楼等潮文化打卡地、F1赛事和网球大师等鲜活赛事,还有凝聚海派特色的芭蕾舞、音乐剧、京剧等。“结合好配置好利用好这些资源,上海一定能够真正成为一座具有独特的世界影响力,令人向往的城市。消费者们就会不只来一次,而是回头来,多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