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怀着对工业遗存的尊重,通过保留风貌元素、提炼设计语言、转化现代功能等工序,上海万科帮助一个个封闭已久的老厂区延续历史文脉并焕发新活力。未来五年,位于闵行南部的“大零号湾”将经过更新改造和功能重塑,与周边校区、社区、景区融合为创新创业集聚区,成为服务更多市民的复合公共空间。
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下新中国重工业诸多“第一的”老闵行地区,有着深厚的工业发展历史底蕴。在“十四五”规划中,闵行区首次提出“南北联动、双核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发挥闵行南北区域产业互补、交通畅联的比较优势,在南部重点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在北部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面向未来,一片片的开放式街区正加速孕育生长;破茧之后,200万平方米的新城市科创生态空间将展翅翩翩。大零号湾区域将以科创为主要载体,充分释放高校和周边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建设“环高校的科创带”,进一步打造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科创街区,让更多的科创企业在大零号湾茁壮成长,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闵行大显身手。
“去芜存菁”使老厂房活力焕新
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启动后,沪闵路剑川路T型发展轴定位为大零号湾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而沪闵路1441号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厂区恰处T轴交汇处。因产业结构调整,厂区企业产能外迁,在2007年停产闲置,陈旧工业遗存亟须进行更新改造。
2019年12月,在闵行区有关部门指导下,由华谊化工实业、上海万科、闵行弄升三方出资,对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启动改造和产业升级,打造闵行城市更新型标杆项目——华谊万创·新所。
在规划设计中,上海万科严格遵循一贯的“去芜存菁”原则。针对旧厂房留下的18栋建筑,努力保留其高层高、强承重等优点,充分尊重场地工业遗存,把包豪斯主义简约、疏朗的风格运用到整体设计中。
同时,原有厂房在通风和采光方面,都难以满足人们的办公需求。两栋大体量建筑,建筑面积占比达到园区总面积的一半,但是长宽比不和谐,因此需要重点改造。在设计方案中,一方面,大面积使用玻璃窗、增加采光天井,提高日照比,另一方面,增加电梯和公共活动区,调整室内功能区分布,在外墙点缀橘色装饰,满足白领工作和社交的需要。
从封闭“大院”演化为开放“生活圈”
曾经流行的工厂“大院”模式,适合围绕厂区职工需求提供“职住一体”的工作和生活设施,但在当今却显得有强烈封闭性和内向性。如何以存量优化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通过开放封闭的工厂大院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共享工厂内部公共空间与道路空间,实现城市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区域更新的首要着力点。
早在2016年,位于市中心的上生所将老旧办公楼和生产厂房整体腾退,上海万科就进行过类似改造更新,提高土地使用效能。原本封闭单一的厂区,现已变身7×24小时的开放式社区,改名为“上生·新所”,成为上海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标杆项目。
作为万科参与改造的第二个“新所”项目,华谊万创·新所坚持了上生·新所“开放、共享”的空间定位原则,拆除了道路红线的围墙,沿沪闵路一侧变为绿廊步道,园区还引入横泾港人行连桥,将产业园区和居住区“无缝衔接”,形成很强的互动性。
厂区内许多长势良好的植物,正适合集中作为绿化与露天广场,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与休闲空间的需求。在改造之初,团队成员就明确最大化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通过实地测绘,明确了保护树木的位置坐标,保证施工时能够精准避让。
放大配套优势促进区域经济
作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核心区的一部分,华谊万创·新所让产业形成集聚优势、配套优势和绿色休闲场景互融优势,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贡献价值和力量。
2022年8月2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会议指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要与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浦东张江、青浦华为基地共同形成东、西、南、北各具特点的全市创新格局,支撑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大目标。
今后,“华谊万创·新所”将按照功能定位,通过高品质、灵活性、多元化的产品设计形成商办载体,打造形态丰富、空间可变、配套共融的空间载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优质高新科创企业、商业服务企业等集聚成长,助力区域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树立区域消费服务升级的“新典范”,努力打造城市更新型产业园的“闵行样本”,助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